当孩子第一次犯错


点蓝色字关注“慈光文化”


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弟子规》中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在小孩子还没有能力判断是非的时候,他只是觉得好玩才会随手拿东西,所以做父母的确实要多用心。
当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会马上表现在脸上。
有一位母亲察觉到孩子今天回来的脸色跟平时不太一样,她就去翻翻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几颗苹果。
她马上问孩子:“苹果从哪里来的?”孩子知道错了,当时感到很紧张,就说实话了。
原来他是跟几位同学经过一家水果店,顺手就拿了。其实不见得他真要吃,而是几个同学一窝蜂的气氛让他觉得很好玩。
这位母亲知道后什么也没说,马上带着孩子到水果店,跟老板鞠躬道歉。她说:“我的孩子拿了你几颗苹果。”
这个老板还觉得没什么关系,妈妈就把钱付给他,然后要求孩子跟老板道歉。
当孩子是第一次犯错,我们马上制止他、教育他,他会终生记住,不会再犯
当他看到母亲因为自己的过错,在给人家鞠躬赔礼,孩子的内心会觉得很惭愧。
所以,母亲的身教就会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只要我们能适时地引导他,都是很好的机会教育。
古代的母亲都教导孩子谨记“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绝不能让孩子养成贪小便宜的行为。
教孩子不贪,是长养他的廉洁之心
古人说“举孝廉”,“孝,德之本”,做人之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洁之心,办事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
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与廉
所以“勿私藏”,一是不贪,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独自享受,应懂得付出,培养孩子慷慨的态度。
假如孩子得到的东西都独自享受,他的心胸会愈来愈狭窄

有几位同学住在同一间宿舍,其中有一个孩子的母亲拿了几罐牛奶送到学校来给他的孩子,告诉儿子说:“这个都给你喝。”很怕其他的同学看到。
这样一来,虽然营养是喝下去了,但喝得不痛快,吸收状况肯定也不好,而且对他的人格会形成不良的影响。
他的老师观察到这点,当天晚上就跟这个小朋友说:“你有这么多瓶牛奶,独自享乐不如与众同乐,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愿不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喝?”
孩子也很单纯地说:“好!”
其他的同学都很欢喜,因为他要请大家喝牛奶,然后每个人就倒一点。
就这样,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发生了,当你愿意付出了,就会给很多人带来欢喜心,也都会替别人着想

所以当牛奶倒得太多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会说:“好了,好了,其他的同学还要喝。”
施比受更有福,因为这几个同学喝牛奶的时候,都一起说谢谢这位同学,所以他也很高兴。
当晚他写日记,就提到今天请大家喝牛奶,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
他的妈妈翻了他的日记,一看孩子这么慷慨,觉得请别人喝牛奶很欢喜,妈妈突然觉得自己也做得不恰当了。
“财散则人聚”,人要慷慨才赢得人和,人生与事业才会有所发展。我们的慷慨、不贪都可以给孩子做好榜样。

汉朝的杨震为官非常清廉,常常帮国家举荐一些好的人才,一起为国家服务。
当时他在东莱做太守,举荐了一个叫王密的读书人当昌邑令。王密很感谢杨震,有一天晚上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杨震。
杨震看到后跟王密说:“我这么理解你、举荐你,你为何这样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
王密跟杨震说:“没关系,这只是我一点心意,绝对没有人知道。”
杨震就说:“怎么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王密听后很惭愧地走了。
所以一个人的品德在哪里看得出来?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尤其能显现一个人的真实德行
杨震的清廉给他的后代子孙做了好榜样,所以他的孩子秉、孙子赐、曾孙彪都官至三公的位置。
杨震的不贪赢得了后福,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除了得到福报,更重要的是他的德行给后人做出了榜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光文化

慈光文化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光文化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光文化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光文化。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