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拉卜楞寺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拉卜楞寺内供奉的大小佛像多达3万多尊,其中最大的有十来米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高,高度在一米以上的就有200多尊,大都为铜质鎏金的,还有些木雕和泥塑的。从制造年代而言,不少佛像比拉卜楞寺本身的年代悠远得多。
释迦牟尼佛殿是拉卜楞寺最早的佛殿之一,是供奉佛像最多的佛殿,也可以说是一座佛像博物馆。据介绍,这个殿内主供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藏语称之为“本朵久格”佛像,高60厘米。据传该佛像是公元8世纪中叶,由印度佛学家静明法师应藏王之邀前来传法时带到吐蕃的,后来传到格鲁派创世人宗喀巴大师之手,宗喀巴又传给弟子凯珠杰·华桑,供奉于拉萨近郊的本朵地方,是当时拉萨“释迦百尊铸像”之一。到公元1709年,一世嘉木样前来安多建寺弘法时将这尊珍贵的佛像请到拉卜楞寺的。因从本朵地方请来的,所以叫“本朵久格”佛像。因此该佛像是拉卜楞寺最为珍圣的、最有价值的镇寺之宝。甘南夏河拉卜楞寺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院,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有“世界藏学府”之美誉。拉卜楞寺由一世嘉木样阿旺宗组织修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寺庙的城垣均为红、黄两色,寺里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梵名“阎魔德迦”(语:Yamāntaka),藏语为”多吉久谢”,日本东密称为“大威德明王”。也叫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牛头明王。大威德金刚藏密认为其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属教令轮身,是事业的根本。于无上瑜伽部、格鲁派(黄教)中,与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同为主要的本尊。藏传佛教各派均修大威德金刚,但格鲁派尤为重视。宗喀巴大师生前曾说:“我的教法承传里,上师是文殊,本尊是文殊,护法神还是文殊,一切依赖文殊而成事是至关重要的”。强巴佛即弥勒佛,因为将来继释迦牟尼而成佛,故现在示现的是菩萨形。发束高隆成冠,发绺搭肩。头顶有一佛塔,这是弥勒菩萨的重要标志之一。弥勒菩萨面相圆润,神态安详,法相庄严。双耳垂肩,佩戴耳珰;身披天衣,胸前饰华丽的璎珞,佩戴臂钏、手镯、腰饰及足钏等精美饰品庄严全身。卧姿佛像又称涅槃像,表示福慧圆满、动静一如。所谓圆满,就是了生脱死、超越时空、泯灭人我对待、自他融和一体之义。所以,涅槃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死亡,而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涅槃具有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等八种法味。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供奉于贡唐宝塔塔瓶内的无量光佛像,铜制鎏金,高达2米,为特约尼泊尔工匠制造的。这个佛像眉间镶嵌一颗闪光的宝石,系由美国加利福尼亚亲善大使李玉玲女士捐献。文殊菩萨殿主供的红黄文殊菩萨像也是拉卜楞寺造型最优美的佛像之一,红黄肤色,一面二臂,右手高举智慧宝刀,左手弯曲执菊花,花顶托经函,身佩玉饰,材质为铜制鎏金。佛像高7.3米。这座佛像是由拉卜楞寺三世索智久美索南嘉措于1928年蒙古地区奉造迎请的。文殊菩萨是佛教智慧之神,由于传规不同,功能不同,所以文殊菩萨的种类很多,有白文殊、红黄文殊、黑文殊等,拉卜楞寺文殊殿主供红黄文殊菩萨像。拉卜楞寺珍贵的佛像还有白度母殿内供奉的白度母像,铜制鎏金,高5.4米。系拉卜楞寺三世索智晋美于上世纪40年代所立。白度母面目端庄祥和,象征着诸佛之法力与尊严,尤其象征用女人之身成佛,肤色象征成就智慧,法器象征将众生救拨于轮回。总之,她是一切羯磨及灌顶之神,能使人增长寿命,其法缘深厚,福力广大,善端非凡。宗喀巴是最有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学者之一。宗喀巴大师一生显密圆融,行愿无尽,世所尊崇。所创立之格鲁派,历经600余年,高僧辈出,至今仍宗风严谨,声名远播!现今见到清净的袈裟覆盖藏区,庄严的黄帽遍布世界,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功德!十一面观音全称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音译为“曀迦娜舍目佉”,意译为十一最胜,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十一面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前三面为慈相,是菩萨见到行善众生时生出慈心的大慈与乐相。左三面为瞋相,是见到行恶众生时生出悲心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白牙上出相,是见到净业众生时所发出的赞叹、劝进相。最后一面,为暴笑面,是见到善恶杂秽众生时,为使其改恶向道所生的怪笑相。顶上的佛面是为修习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以所化十一面为名,故曰十一面观音。(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