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照见幸福路


福建·厦门

明珠照见幸福路

厦门慈济志工王明珠     

带动丈夫曾亚狮做环保

在自家设置物资存放点

亲朋好友、街坊邻居

都愿意把回收物资留给她

相比早年艰辛的营生

如今“做就对了”的简单生活

让她倍感幸福

一辆电动车缓缓停下,一位皮肤黝黑,身材不高却敦实的骑手,麻利地取下安全帽,那包头梳得一丝不苟,黑色发箍把细碎的刘海箍得严实整齐。双臂上的浅蓝色袖套,令整个人更清爽精神,让她看起来像是60岁左右的年纪。

一叠、两叠、三叠!扛、举、放,一连串干净俐落的动作,三把沉甸甸的纸皮已经从地面转移到车后座。 

摄影|王燕玲

“哈!可以了!”高高的纸皮后响起一串爽朗的笑声,骑手心满意足地拍拍她的“宝贝”,确定它们已经在车后座牢牢地架好,于是戴好安全帽、跨上车、开动,奔向下一户回收点…… 

摄影|王燕玲

她叫王明珠,厦门慈济志工。2021年,满70岁,加入慈济13年。 

日夜牵挂的“宝贝”

摄影|王燕玲

王明珠第一趟出车回收,是离家4公里外的高档别墅区。上午,她又接到电话,社区有位居民最近搬家,整理出很多物资。 

历史照片|2016年

在王明珠的分享和带动下,别墅区已有不少居民热心提供物资给慈济志工回收,至今已8年。

摄影|王燕玲

随身携带的环保袋中有几小捆布条、小刀等工具,王明珠笑言:“我这袋比那名包还好,没这袋,我什么也做不了啦!”

摄影|王燕玲

王明珠双膝跪地,大纸板垫底,小纸皮夹中间,上面再盖上大纸皮。两根布条在她手里来回穿引,每个交叉点都仔细打个结……刚才还铺满一地的纸皮经这一摆弄,竟服服帖帖地整齐起来,成了扎扎实实的四方块。“只要愿意,没什么做不了的难事啦!” 

摄影|王燕玲

收完这户,王明珠又顺道走访了几家“老主顾”,一户户敲门问是否有物资可回收。收一处,整理一处,3小时中,4户居民提供了100来斤的纸皮。“只要是收纸皮,再累我也愿意来。这些纸皮是我的‘宝贝’,时间长了还真有感情了!”王明珠乐呵呵地说。 

摄影|王燕玲

73岁的庄女士专门为王明珠留下快递纸箱和过期报纸。庄女士一边帮着整理,一边感叹:“这些纸皮卖几十块钱意义不大,但如果能帮助到需要的人,那就不一样!明珠家生活很好,但做环保更认真,刮风下雨也随叫随到!” 

摄影|王燕玲

另一位“老主顾”陈伯伯评价王明珠:“我看她啊,一辈子都在献爱心。年纪也很大了,还能骑电动车、拉纸皮。我们很佩服她,也很尊重她。” 

摄影|王燕玲

整理好的一麻袋物资,几乎有她一人高。王明珠二话不说往后一甩,背起这满满一麻袋物资,就像当年17岁上山背柴火一般,自信娴熟。抿抿嘴角,紧咬牙关,一背、一扛,这女子用她一身的倔强,一路坚忍,不知不觉走到了古稀。 

饱受磨砺的珍珠

王明珠是家中长女,14岁起就辍学回家务农,常独自上山砍柴给家里烧火煮饭。那柴火堆起来比当年瘦小的她还高,就这样背起来,绑到自行车上,沿着蜿蜒颠簸的山路骑下山。

田间地头的活,样样不落,翻土、播种、施肥、除草……王明珠是生产队里工分最高的那个,比男生都赚得多。

24岁嫁到夫家,王明珠仍起早贪黑做不停。凌晨2点起床,去市场进货,卖早餐、食杂,一直到晚上8、9点收工。

那时,从家里到市场,要穿过一片有墓地的小树林。在没有路灯的凌晨2、3点,几乎没人敢走这条路,王明珠却执意骑车独行,一心想着早点拿到货,竟不知害怕。

自明珠出门,婆婆也跟着起床,虽然没跟出门,但心里牵挂着这个倔强又有担当的儿媳。 

摄影|王燕玲

好几次,王明珠在黑暗中跌倒,车摔坏了,修一修再上路……家人劝说,都摔成这样了就别开了。王明珠很无奈,做生意没有车怎么行,这个家怎么办?

为了多挣钱,再苦再累的活,王明珠都揽来做。尽管艰辛,王明珠却毫不吝啬,她把没卖出去的早餐送给买食杂的客人,结下了很多好人缘。 

负重前行的背影

摄影|王燕玲

从别墅区回到家,已过正午12点,女儿在家煮好饭等她回来。匆匆用过一顿简单的午餐,王明珠整装又出发,骑电动车到5公里外的另一个社区。

摄影|王燕玲

那里住着明珠的妹妹、姑姑、侄女,还有一群爱心邻居。受明珠的影响,亲戚们自愿提供三处一楼的阳台作为物资存放点。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知道了特殊阳台的功用后,纷纷把可回收物资带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