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补充种群资源,1万尾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
新华社武汉4月10日消息,10000尾子二代中华鲟10日上午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被放归长江。
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宜昌市人民政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10日在湖北宜昌举行,共放流5个年龄梯队的子二代中华鲟10000尾,总重量约13130kg。此举旨在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促进长江水生生物保护。
据介绍,本次放流的中华鲟中有16尾是2009年和2011年出生的,其体长均超过1.5米,重量均超过50公斤,都是接近性成熟的雄性个体。
这16尾中华鲟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声呐标记和体外悬挂T型外标,还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可对其进行沿江洄游和海洋运动路径监测,为今后改进中华鲟放流策略、提升放流效果、促进自然种群资源恢复提供支撑。
“中华鲟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海洋中度过。摸清中华鲟海洋生活规律,对于中华鲟自然种群的保护及恢复很重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卫星标记可以连续系统地记录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近海活动方位,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揭示中华鲟海洋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提供可靠数据。
姜伟表示,在中华鲟放流力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优化增殖放流策略,努力补充野生群体,成为当前紧要的任务。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监测救护系统,希望进一步将该系统完善覆盖到中国近海水域,深入了解中华鲟的洄游和栖息分布规律,掌握中华鲟洄游通道的现状,指导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在地球繁衍了1.4亿年,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此次活动是三峡集团实施的第64次中华鲟放流。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4万尾,其中,放流子二代中华鲟4万余尾。
图文来源:新华社。内容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shanyuanhusheng@126.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推荐阅读:
● 一起来放鱼吧!2020.6.6全国放鱼节暨世界海洋日活动
● 全国多地同步举行2020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
● 2020年广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南宁启动,30万尾鱼苗放流邕江
● 1842年开始,为拯救自然,他们已经行动了近200年
● 十年禁渔,让母亲河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