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容易陪伴难,如何给予家人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个让人感觉温暖的词
人生难免会遭遇
孤独寂寞、疲惫无力的时期
此时,身边人的陪伴
可以给心灵带去慰藉和力量
于是,便有了那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父母、子女、伴侣
想要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
但投入了感情、时间、精力
效果却未必理想
相伴容易,陪伴难
首先,将心比心体会一下,对我们自己来说,怎样的相伴,才能称得上是“陪伴”?
每天我们都会与很多人,以不同方式相伴。现实生活中,与家人相伴生活,与闺蜜相伴购物,与同事相伴工作,与同学相伴学习,与路人相伴同行……
虚拟世界里,更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跟网络上的一些人相伴上课、聊天、讨论、读书、游戏、追剧、看直播……
其中,有些相伴,是享受;有些相伴,无关痛痒;还有些,简直就是灾难和折磨,让人只想逃离。如此,不难体会到陪伴与相伴的本质区别。
陪伴,更应该有心与心的沟通、理解和契合,才能让人感觉放松愉悦、温暖滋润。
陪伴,需智慧和心量
想要给予他人陪伴、关爱,首先培养内在的慈悲,富足充盈,避免“付出式的索取”。
内在慈悲不足时的陪伴和付出,大多是用来弥补自己的空虚、孤独、遗憾,期待对方做出某种改变或回应。这样相伴的结果,不仅不能互相温暖,更可能是痛苦的叠加。现实生活中,很多亲子、伴侣之间的互动,便是如此。
其次,培养同理心、换位思考的能力,理解对方,感同身受。
缺乏理解、同情的陪伴,会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说一些话、做一些事,并没有真正用心去看到对方的难处,以及当下最需要的关怀和支持。
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心量,学习菩萨的“四摄法门”,修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通过布施,给予对方财物、智慧、勇气的支持;通过慈爱的语言和态度,给予对方快乐和希望,启发对方的正向思惟和智慧;通过利行,引导对方从智慧的实践中,获得真实受用;通过陪伴对方一同做事,共渡难关,互相成就。
陪伴,是最好的修行
人际间的相互陪伴
是世间生活的重要内容
与其相互困扰、捆绑
不如用佛法智慧
将这些关系变成一种修行
在陪伴中训练理解、同情、接纳能力
打磨掉内心的贪嗔、执著
培养慈悲、智慧的
正向力量和生命品质
宗旨
弘扬传统慈善文化
倡导依法科学放生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