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心里,存在着完整的佛的三身
《赞法界颂》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用大量的笔墨来比喻如来藏,因为在涉及到如来藏的真正本性之际,佛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论典中的逻辑,对真正证悟人而言,是站得住脚的;但对根本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这些逻辑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没有任何逻辑,可以真正让我们认识心的本性是光明如来藏。
如果真正想体悟如来藏,唯一的方法,就是修行,自己去证悟。在证悟以后,就会知道:哦!原来说了半天,心的本性光明就是这样的!
初步接触如来藏,是在资粮道之后的加行道早期。在大圆满中,这称为认识心的本性;在禅宗里面,这就是明心见性。此时还没有到菩萨一地,更不是佛地,所以还是凡夫,只是比较不错的凡夫而已。
在此之前,就只能讲一讲中观的修法,这对推翻我们的一些执著是有用的,但无法从正面去讲,心的本性光明是如何的,只能说光明没有污垢、没有烦恼、没有无明,心的本性如来藏是常住的。也就到此为止了。至于什么叫常住,我们的理解往往会有偏差。其实,只是因为如来藏不是生生灭灭的,所以才用“常住”来表达,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常住不灭的东西。倘若认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东西,那又成了一种执著,根本不是如来藏。
第一个比喻:
乳未转变时,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法界无由显。
尽管牛奶里面本来有酥油,但如果不加提炼,我们的肉眼就无法看见酥油。同样,当烦恼还没有调伏、断除的时候,尽管法界存在于我们的心间,但它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显现出来。
如何理解心里存在如来藏,是很重要的问题。有人认为,众生的第九识,是如来藏。在一个人的心里,清净的如来藏和不清净的八识同时存在着。
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心里面”实际上是指心的本性。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心或意识是无常、有漏的,不是如来藏光明,也不是常住不灭的。但从最究竟的胜义谛角度来说,心就是如来藏,它不是有漏、无常的有为法。换言之,从凡夫的立场来说,心不是如来藏,而是八识。从佛的角度来说,心就是如来藏,不是八识。
那如来藏什么时候能显现出来呢?下面讲道:
如酥处乳中,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圆满体清净。
“如酥处乳中,酥本妙光莹”,用打奶筒或现在的牛奶分离器,就能把牛奶当中的酥油分离出来,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原来牛奶里面是有酥油的,酥油的本体是美妙、干净、无垢、纯净的。
“法界烦恼覆,圆满体清净”此偈颂的藏文版和汉文版意思有一点不一样。藏文版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断除烦恼以后,清净、无垢的法界就会显现出来。汉文版的意思是说:法界的本体被烦恼覆盖而无法睹见,但它的本体却是圆满、清净的。
“圆满”两个字该怎么理解呢?
所有中观都承认,佛的法、报、化三身当中的法身,是常住不灭的,它实际上就是佛的智慧。
在第三转法轮的佛经里面,有一个很清楚的比喻:如果能在一匹等同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的一块布上, 等比例地画出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属于须弥山的地方画须弥山,属于南瞻部洲的地方画南瞻部洲等等,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情世界、器世界,都无一遗漏地画在画布上。再有一个人用神变把这块布缩小得像芝麻般大小,并把这块布装在一粒芝麻里面。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就是一粒芝麻,但里面却包含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及其众生的图像。
中观自空的逻辑很简单,他们认为,我们今天还是凡夫,还不具备任何佛的功德,但在修了三个无数大劫以后,我们的烦恼和不清净的东西全部毁灭,然后诞生出佛的清净功德。依照中观自空的说法,一切都不存在,既然一切都不存在,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圆满不圆满了,但第三转法轮却认为,哪怕是我们这样的凡夫,表面上也看不出任何佛的功德,但在我们的心里,存在着完整的佛的三身,所以叫圆满。
实际上这也是密宗的观点。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认为第三转法轮的经论都是半显半密的原因也在于此。
如果条件成熟,仅仅听到这么一句话,也会当下开悟
唯一存在的永恒——佛性、如来藏
法界永远都是常住不灭、清净无垢的
法界——空性、光明、明空无别、如来藏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慧灯之光公众号 : HDZGGW
新浪微博: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