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癌症筛查重点不同,查哪项?来了解下——



如今癌症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
专家建议:
女性超35岁应每半年一次妇科检查
40岁以上应重点关注
心脑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
条件允许时
50岁以上建议尽早做胃肠镜筛查

自己或亲友体检时
该关注哪些项目?
一起来了解各年龄段体检筛查重点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检,特别是“防癌筛查”,更是让预防、早发现癌症看到了希望。目前来说,防癌筛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肿瘤标志物

这种筛查方式就是通过血液检查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它也是临床筛查癌症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检查,包括:甲胎蛋白(肝癌)、血清癌胚抗原(消化道癌、肺癌)、糖链抗原(卵巢癌)、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癌)、绒毛促性腺激素(妇科肿瘤、非经原型睾丸癌)等。当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时,就需进行下一步的密切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体恶性肿瘤的发现和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比如x光、ct筛查、B超检查、核磁共振呈现等,都是临床常用到的筛查手段。除此外,针对消化道肿瘤,还需进行肠镜、胃镜等筛查。

妇科筛查

妇科癌症筛查,能确定女性体内是否有癌细胞。比如巴氏涂片就是常用到的筛查手段之一,这能帮助临床诊断宫颈癌。而乳腺钼靶也是临床认为最为简便、可靠检查乳腺癌的手段。除此外,妇科B超检查,也能尽早发现妇科炎症、肿瘤等问题。
       

▲图片:视觉中国

男女各有一份癌筛清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及早发现、明确诊断,尤其是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结直肠癌,从而获得更多的治愈机会。

做癌症筛查前,大家有必要了解常见癌种及其高危人群,并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初步选择筛查项目。
 

全人群高发癌

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为50~75岁;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者;长期被动吸烟者(基本每天接触,超过20年);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遵医生建议,或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监测。

肝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者;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年龄45~74岁;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曾患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肛肠症状。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 DNA检测;每5~10年做一次精细放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胃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长期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有可能致胃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等;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或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程度,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查,判断有无感染,可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当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也可以直接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这是胃癌早期筛查金标准。
 

女性高发癌

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筛查方法:彩超检查,45岁后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由于其他疾病进行过头颈部放疗;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厘米以上;或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且排除了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在30岁以下,可每2~3年做一次临床颈部体检;高危人群或3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部超声检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宫颈癌


高发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筛查方法:年龄24~29岁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年龄30~64岁可选择每3年一次的细胞学筛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筛查;如果细胞学与HPV筛查都是阴性,可改为每5年一次;年龄65岁以上者,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为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不需要再筛查。

若宫颈病变曾达到CIN2-3级或有原位腺癌病史,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
 

男性高发癌

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喜食腌制、烟熏食品;喜食过烫食物、剩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需胃镜检查,下一次检查时间以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遵从医生建议)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以上;长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直肠指检,可每年一次;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可每两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防癌筛查以下三点要注意

防癌筛查并不是骗钱、无效的检查方式,它的确对发现肿瘤有重要意义。不过,以下三点,大家也不能忽视——
    
检查设备不万能

科学规范的检查,是发现癌症的主要方式,但检查设备却并不是万能的。以临床常用到的PET-CT筛查来说,这种最为先进的癌症检查手段,可能会忽略个别肾癌、肺癌的筛查,再精确的检查仪器也会存在盲区,而此时则需配合多项检查确诊疾病。

筛查要个体化

癌症筛查需要结合多个方面,这包括了年龄、家族史、个人病史等。且每个人的体质和基因都不相同,所以癌症筛查的项目也有所不同。临床对癌症筛查反复强调了个体化,比如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就要着重注意消化系统方面的检查。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则要注意乳腺、卵巢等方面筛查。

筛查不是越贵越好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很多人也错误认为,越是价格昂贵的癌症筛查,可信度也就会更高。但实际上,不同检查手段之间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单纯筛查癌症,却做了PET-CT筛查,就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但这并不代表大家每年都要进行完善、全面的防癌筛查,针对性的癌症筛查才是最靠谱、不浪费的做法。在决定癌症筛查时,应将自己的家族史、疾病史明确告知医生,并按照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筛查项目。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综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生命时报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寿康宝鉴

寿康宝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寿康宝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寿康宝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寿康宝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