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常有“犯小人”的事不得不防,小人的厉害之处在这个地方



一般惹人厌的是一张嘴,吃饱饭专门挑人家的是非。中国人讲修养,在儿童课外读物中,有一本《昔时贤文》,这本书把许多诗句、格言编成韵文读本,其中就有两句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遇,一定说到第三人,说到别人对或不对,这就有是非了。只有两个人没有人背后批评,一个是已经死了的无名古人,一个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古人说:“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你不要去理它,自然就没有了。

前人有两句感叹人生的名言说:“人历长途倦老眼,事多失意怕深谈。”这条路上看多了,也走怕了。过去的事,多半是失意的,朋友谈起,也不愿一个人几十年生活下来,的确是一个长途,做人做事的经历,在人生深谈,因为越谈越烦越痛苦。这两句诗深刻得很,是用几十年人生经验写出来的,也就是孔子当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的况味。孔子一辈子都遭小人的嫉妒,倒霉透顶,只是比耶稣好命,因为耶稣还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当然,最高明的,还是释迦牟尼佛,两手一摊开,人家就跪下来。孔子当时的情况,就好比《诗经·邶风·柏舟》所咏叹的,“忧心悄悄”,心里担忧天下国家事,但这种忧虑,只能悄悄摆在心里,讲不出来,没有办法可对人坦言。不但如此,并且还经常碰到一般的小人反对他,从各种角度来批评他,这就是“愠于群小”

这些就说明了人生在世,受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人家的批评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但是要注意批评,“有则改之”,如果人家的批评是对的,就要改过来;“无则加勉”,自己如果没有错误,就勉励自己,不要去犯这个错误就好了。青年人听了会有小感触,可能不会有大感想,要等年纪大了,才会知道“谤随名高”的道理。一个人名气越大,被骂的机会越多,骂你的人也越多。有些人为了想出锋头,专挑有名气的人横加攻讦。这时候,有名气的人,一定要学会容忍,否则回他一句,他就达到了目的,到处宣扬“某某人和我辩论,如何如何……”这是一种很鄙俗卑下的手段。

但既然听到了反面的诽谤,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反省自己,严格检查,在自己的心理、行为、道德上如有过错,立刻要改,因为别人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讪谤。假使自己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听到了谤言,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佛家的“忍辱”就是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从他谤,任他诽,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人就要做到这样。一个人的名位高了,所受到的反对与攻击会更激烈。

一个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官,基本上都要有这样的修养,受得起批评,痛切反省,修正自己,这是儒家,也就是佛家,也就是修道。不要以为打坐做工夫才是修道,打坐有工夫的人,如果给他两个耳光,骂他一顿,看他的工夫还有没有?本来打坐清净为“梵行”,这时他就变成了“焚行”,一下子把他自己所有的工夫都烧光了。这是由于受刺激之故,还不算数;如果好话来了,恭维的来了,那比打两个耳光还厉害,那可会把你深深地活埋了。所以不要怕批评,更可怕的是恭维,接受恭维,就是心中想超人一等。说得好听是自尊心,实际上就是我慢,是我相的一种表现,所以每一面都要注意到,才是修行。

《孟子与尽心篇》(东方出版社)
------------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就答复他上面的两句话,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尤其是年轻朋友们前途无量,更要注意“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诉。”这八个字。将来领导别人,乃至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很难避免的。“浸润”就是“渗透”手段。“谮”是讲人家的坏话。“肤受”就是皮肤表面上的一点点伤害。“诉”是心理上的埋怨、攻击。

我们看历史上和社会上许多现象,尤其当过主管的,更体会得到,许多人攻击的手段非常高明。一点一滴的来,有时讲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而使人对被攻击者的印象大大改变。而身受攻击的人,只觉得好像皮肤上轻轻被抓了一下而已。所以这八个字,特别要注意。

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对人,同时自己也不要听这些小话进来,尤其当长官的,对于这些小话不听进来,是真正的明白人。但做明白人很难,尤其做主管,容易受蒙蔽,受人的蒙蔽,要“浸润之谮,肤受之诉”在你面前行不通,你才是明白人。做到这一步,才会远离错失。

至于老子所讲的“明白人”又进一步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知人,能够了解任何一个人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才是明白人。人都不大了解自己,对别人反而知道得清楚。因此在老子的观念中,“明白人”并不多。

如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领导人的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攻讦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有意见相左,两人间至少有不痛快的地方,这种情形,作主管的,就要把舵掌稳了,否则就没有办法带领部下的。另外一些会说人家好话的人,中间也常有问题。有些人最会恭维人,但是他的恭维也有作用的。

听了谁毁人,谁誉人,自己不要立下断语;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去管。假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这中间一定有个原因。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

摘编自《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

做主管的人,经验久了有心得,很简单,“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在上面位子坐久了,这方面头脑要清楚。甲来说乙,甲跟乙之间早已有了意见、过节,如果没有意见,好得像亲家一样,他会来说他坏话吗?他只会讲他好话。但是你也要晓得,如果甲来讲乙的好话,也同样是问题。所以主管当久了,我承认一句话:老奸巨猾。在一个聪明、高明人面前,你少说话,你一提某人好坏,立刻被怀疑,“你这家伙干什么?某人好坏我还不晓得?要你来多嘴?”像我经常碰到这种事。
*****

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人家。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这几十年我看的很多,尤其在竞选时,现在的竞选都在自赞毁他。拜托拜托!恳请惠赐一票,我怎么怎么好,某人如何如何不好,千万不要投他的票。有些毁人家的话极其高明:“某某人你认识吗?” “认识啊!” “你看此人学识怎么样?品德怎么样?

“自赞毁他”技术高明的人,可用一个字形容:“奸”,若有人问他某某人怎么样,他就说:“他啊!不知道!”这种人最坏了,很多人在我面前做这种动作(行为),我心里就知道这种人非常坏,那是一把无形的刀在杀人,也就是孔子所讲的“浸润之谮,肤受之诉”,“谮”即讲人家的坏话,“诉”是心理的埋怨攻击。这种攻击好像是在皮肤上抠你一下,看起来没有关系,无大碍,慢慢抠久了就烂了。历史读多了就知道,奸臣毁磅忠臣都用这个办法,今天搞一点,明天搞一点,累积多了,使皇帝不知不觉对那个忠臣生起厌恶之心,最后非杀了他不可。自赞毁他的方法很多,再不然在他人背后讲坏话,用尽心机毁人家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他也不为什么,这样才过瘾啊!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

我们看到小人的厉害处,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小事,轻轻地一拨,情势就转变了,这就叫做“谗言”。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谗言和小话。尤其一个高居上位的人,大道理、大话听多了,厌烦了。谗言小语乘虚而入,往往非中不可,此所以历史上都赞叹明智之君的难得。其实,何止为君,凡做领导人的都要注意。乃至当一个平民的家长,处理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注意。古人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不易的名言。

几千年来,社会上人情世态,都是这个样子,中国的古谚,所谓“爱听小语”,以及“远重衣冠近重人”,一般人们,都是用这些小事来评论、衡量一个人的高低、善恶、是非的,甚至成为了道德人格的法码。历史上,现实的社会中,一个人的立身出处,随时随地都可能遭遇这种类似事件的攻击。只要多读些历史,多经历人生,反而觉得是很平常的事,一切都会处之泰然,看得无所谓了。

我曾经写过四句只像偈语不像诗的话,也正好在这里提供大家做一参考。“身入名场事可怜,是非争竞奈何天。看来都是因人我,无我何妨人尽贤。”其实,在大道理上,都是因为分别人我而有此烦恼。缩小在现实范围来讲,都是利害的冲突。人就是这样渺小可怜,但是这只是对个人自处的修养来讲。倘使要做一番事业,做一个领导人,就不能马虎,任凭情绪的冲动而听信谗言了。不然,因此而错失得力的人才,甚至牵一发而动全局,那就太不明智了

《孟子旁通》(东方出版社)
******
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