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好话被夸赞吗?其实这很影响修行
☟
我们很多人都爱被表扬,小时候爱被家长夸懂事听话乖巧,上学时爱被老师表扬学习进步成绩优异,毕业后爱被领导赞许业务能力出众……有时候觉得被夸一下,嘴上虽然说自己不在乎这些,但是其实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感觉轻飘飘得都能起飞了。其实赞誉对我们修行是有障碍的,而且障碍不容小觑,我们应努力对治。
本篇从四个角度思惟赞誉对修行的障碍:
第一,令心散乱;
第二,损坏对于轮回的厌离心;
第三,嫉妒别人的功德;
第四,毁坏积累福德智慧资粮的各种善行。
为什么会有这些过患?我们通过提婆达多的一个公案来逐一分析。
说起提婆达多,我相信很多道友都蛮熟悉的,他是阿难尊者的亲哥哥,从小和佛一起长大。佛陀成道之后,他也随佛出家了。
修行了十几年之后,他没有出现该有的修行功德(本来修习佛法应该出现一些功德,但由于自己的障碍或修行中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没有出现功德、效果),于是他就开始生气、烦恼,要去学神通,以希求名闻利养。
而佛陀观察到他已起罪逆心,于是阻止了他的想法。提婆达多又向五百上座比丘提出学神通的要求,但五百上座比丘观察到他起罪逆心,都拒绝了。最后他向长老十力迦摄波求神通,长老不知其目的而教授了。
提婆达多获得神通后去天宫取食,寻找各种妙物,进而想要得到一切人的恭敬,就想到降伏未来将会做国王的太子阿阇世王。基于此目的,提婆达多去骗阿阇世王。但并非轻易就能骗的,所以他不惜施展各种变化神通来诱惑阿阇世王,显示自己的“功德”,太子以为提婆达多神通胜于佛陀,便对他广设供养。
后来,提婆达多希求名利之心进一步扩张,想取代佛陀。
我们看,提婆达多为了取得王子的信任和赞叹,不再专注于修行而散乱于各种财物、妙欲、神通变化的诱惑中。这岂不就是令心散乱的一种过患吗?因为想要获得别人的赞叹,或者得到别人赞叹后,内心已无法修行而处于散乱中。
下面对照自己,你说:“我可没有提婆达多那么坏。”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如在护生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好好地发心,可是为了能在大家面前显得端庄、得体,出门前不免要精心打扮一番;
到了护生地点要搬鱼时,为了显得自己很干净而讲究着装、处处注意,导致忘了发菩提心;
最后念诵回向文时,为了显示比别人念得更专心、声音更好听,又忘了发菩提心。
看,为了得到别人赞叹,就心心念念耽著于此,从而忘了实地修持,利益众生。
其实不仅是佛法,在世间法中我们也会因为名声而散乱。就像之前的颂词讲到“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如果一个人不断贪求别人的赞誉,或当别人赞叹他时就洋洋自得,就会完全忘记当下的处境,也无法专心致志地继续圆满事业,最后只会被虚名所误。
简而言之,不论是想要得到赞誉,还是最终得到赞誉,都会因为赞誉而散乱于各种外境,无法专心修行或成办世间之事。
提婆达多为了超越佛、做新佛而发誓谋权,心早就不想出离、解脱了。我们自我对照一下是否如此。
其实,美誉就是轮回中一个假相的温室。在这个温室中,你希求夸奖,别人不断夸你,让你感觉非常美妙。别人对你拍马屁“你长得真好!你真有钱!你真能干!……”,你很是受用。
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现在的状况还蛮不错,没必要出离轮回。一讲到出离,你就会觉得小里小气的,“轮回哪有那么苦!”
你看,美誉让我们迷失在假相的温室中,彻彻底底丧失了出离的勇气。
因此,阿底峡尊者告诫我们:“称赞美誉,欺诳无实,弃之如唾涕。”赞誉、名声会把我们推向罪恶的深渊,所以一定要像唾弃鼻涕那样舍弃之。
提婆达多因为贪求名声,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超越佛陀,后来他就嫉妒佛、和佛竞争,而且想方设法杀害佛陀。有一次,他甚至不惜把一头大象灌醉,把它安排在佛陀经常行走的地方,想要让醉象踏死佛。希求名声,和有名声的人竞争,甚至杀害对方,这就是嫉妒有德之人之过患的真实体现。
再来自我对照一下:当我们面对别人的优秀时,经常会显得非常冷静和客观,分析各种利弊,显得自己好像是对的。但从心底观察可知,这只不过是我们不想随喜别人善心善行的表现罢了。
别人听课,你就说“反正他也听不懂”;
别人护生,你会说“他不过是为了身体健康,根本没有菩提心”……
不论别人做什么,你都马上跳出一些负面的评判。说到底,这根本不是冷静、客观,而是嫉妒导致的。
我们为什么会嫉妒?其实是希望对别人的夸赞全都转移到自己身上。
比如有个人夸你:“你听课真的很认真!”你马上说:“没有没有,我只是努力而已。”但当他夸别人好好听课时,你就说:“其实他根本听不懂。”这不是很明显么?你只想让人家的好名声落到自己头上,那时就不拣择自己到底听懂了没有。这就说明,我们其实是贪求名声才会嫉妒的。
嫉妒真的把我们害苦了,让我们的身心永远都不得自在,还会破坏自己的善行。因此,我们需要淡薄对名声的爱护。当你不去追求时,不论别人再怎么夸对方,你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也就不会嫉妒了。
引申思考
我们努力精进修行,不断超越自己,肯定会得到一些赞叹——无论在朋友圈里点赞,还是背后默默夸奖,总之优秀就会被人赞叹,而有了赞叹就可能会有嫉妒。那么被别人赞叹了该怎么办?被别人嫉妒了又该怎么办?
如果被别人赞叹了,我们一定要思惟这些过患,而不要生起一丝一毫的耽著或傲慢之心。
如果被别人嫉妒了,背后其实是别人对你的认可——因为他太希望像你一样了,所以才会嫉妒你。因此我们要感恩他,毕竟他若不认可你,就不会嫉妒。
总之,要多看别人的好处,这样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嫉妒而衍生更多的烦恼。
提婆达多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为了成为新佛而犯了三个五无间罪:第一,挑拨僧团分裂;第二,想要害佛,没有害成(他扔的石头被山神接住),但石头碎片飞溅出去砸到了佛脚,出佛身血;第三,杀阿罗汉尼。最终,堕入了无间地狱。
此处做一引申,能使我们积累各种福德、智慧的方式方法,可概括为“十法行”:
一、书写经典;
二、供养经典及其他三宝所依;
三、布施他人经典等三宝所依、学习的机会和方法;
四、谛听别人对佛经的念诵和传讲;
五、披读(念诵)经典;
六、受持佛经以及上师善知识的教授,身体力行;
七、为他人讲解佛法;
八、讽诵,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念诵经典,令他人听闻生喜;
九、思惟佛经论典中的法义;
十、真实修持。
下面对照自己,比如:我们听课就是“谛听”;帮助他人就是“施他”;为他人讲解就是“开演”;抄写《入行论》的颂词就是“书写”;对着《入行论》的法本供养一束花、一杯水,就是在行持“供养”;听懂了思惟、实地去做,就是“思惟”和“修习”……总之,这是我们修习佛法的十种方式。
如果对名誉有贪著,对这十种事会行持得越来越少,最终就失毁了这些积累资粮的善法。
心里天天计较着名声的高低——于自己,得到名声就欢喜,没有得到还旁敲侧击地问人家:“你觉得我这样做好不好啊?”“你觉得我这样做对不对啊?”别人说好,你就很开心;别人说不好,你就痛苦,还要极力证明给别人看。
于别人,评长论短,“谁谁谁说他很坏,我跟你说他真的坏”,就是因为我们对赞誉有耽著,才会对别人的名声特别关注,聚到一起就八卦起来,甚至对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也评长论短一番,这样很容易造下口业等诸多恶业。
天天惦记着这些事情,哪里还有心思修学佛法?完全在对赞誉的贪著里迷失了方向。结合公案并针对自己的相续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赞誉对修行人来说不算什么好事。
有人会说:“佛菩萨也会相互赞叹随喜,以‘佛佛互赞’来成就功德呢!”
对此,我们心里一定要明白,佛佛互赞并不是因为贪著名声,而是为了增上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成为他人修行的方便,是在利益众生。
而我们对赞叹的执着是因为自私自利,是修行的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时时反观自己的相续。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灯法师
《入菩萨行论》浅释 第9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