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旭东:读《怀师的四十三封信》
才能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八月读到刘雨虹老师的博文,知道她要将自己与南怀瑾先生过去的一些往来信函整理出来,并结集付梓,既存史料,也有分享和警示后人的作用。尤其文中提及“许多陈年往事,甚至老师骂人的事”,虽作者强调“对于老师批评太严重的人,我仍然把他们的名字隐去。”却也愈发地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当然也会包含部分人的惴惴不安……
九月中旬,中秋刚过,也正是在南师辞世七周年的纪念日子里,竟收到了刘老师托人捎来的新书——《怀师的四十三封信》(台湾繁体字版),令我欣喜之余,更加感佩:刘雨虹老师以近百岁高龄,仍坚持笔耕不辍,坚守着南师的文化事业,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种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虽年轻人不能及。相比一些聒噪之徒,真天壤之别也!君子之风,不过如此。吾辈遇师若此,当欣于所遇,幸甚至哉!
刘老师的文风,一如她说话做事的态度,简洁不啰嗦,其以近百年之人生阅历和体悟,追昔抚今,对人与事均有透彻认识,又其性情率真、耿直,故有人亲之喜之,亦有人惧之诬之。我想,刘老师将南师当年写给自己的私人书信结集出版,正是以事实为据,还历史以本源,实乃功德之举也。
全书二百余页,前半部分除刘老师的“出版说明”外,分别是三个时期(对应南师在中国台湾、美国、中国香港),南师写给刘老师的四十三封信的文字整理及刘老师的按语说明,时间跨度从西元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八年末。书的后半部分,则是南师这四十三封书信手稿的彩色影印件,弥足珍贵。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掩卷之余,颇多感慨系之。
其一,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南师的这些书信,虽多为文字出版事与刘老师的交流、交代,但字里行间,仍随处流露深厚的家国情怀。尤其当其旅居欧美之时,身处异邦,人在异乡为异客,表达了很多对西式文明的失望,进而更坚定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心灰尽,留发是真僧,风雨销磨尘世事,最难妥贴对燃灯。情在不能胜。”忧患之意,奋发之情,跃然纸面。
其二,谨严治学,诚恳待人。
即使是在一九七七年,南师和刘老师也都已经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了,万里传书,心心念念,交流沟通的多为文稿组织、办学办刊,甚至文字标点的校对,事无巨细,不一而足。而当时的南师,已经是名满宝岛的大儒了。可以说,他们是用身教在现身说法,向后辈学人示范做人做事、治学治文所应有的态度。即便是南师对一些学生的批评之语,也是基于帮助提高的善意,又岂非他们的幸运。
而在世故人情方面,南师更堪为中国传统文人的典范。以他的个性修为,最不愿欠的是人情债,故做事妥贴,讲究条理,凡事必有始终,嘱事交代清晰无误,罕有疏漏。然对于一些他认为不成熟、不妥贴的文稿,则是坚决反对刊印,以免误人害己。足见其治学之谨严。
其三,文以载道,诗以明志。
按刘雨虹老师的说法,南师是百年罕有之通才。其学问修养涵盖之广、实证之深、体认之切,百年来无出其右。出世入世、融会贯通,究百家之变,成一家之言。而其在诗词方面的才能,却是常被人忽略的。其实,透过这些诗词,恰最能看出南师在其时其地的心路历程、情志所属。就在给刘老师的这数十封信中,随处可见南师当时的一些诗作,读来更胜千言万语。摘录一二:
留亦为难去更难,
悠悠世路履霜寒;
遥闻碧海吹魔笛,
几欲青冥驾彩鸾。
不惯依人输老拙,
岂能随俗强悲欢;
禅天出定生妄想,
何处将心许自安。
又到禅关报岁阑,
邮亭迢寄尽书丹;
故园草长莺啼处,
客路清夷鹏翼安。
世事早随今昔改,
问心已了有无观;
朝来自把神光照,
鹤发童颜一笑看。
《道出大西洋赌城》
风云催客出三台,
策杖闲观旧战嵬;
何必赌城始论赌,
人生都是赌输来。
《丙寅元宵后一日》
稍煞寒威雪犹封,
蓓蕾百卉待春容;
传心辜负西来意,
浮世难留过客踪。
又见白宫播木偶,
常怜黄屋走蛟龙;
铃声莫问当前事,
万里飞鹏悉万重。
其四,暂借枝栖,志在回归。
南师自一九四九年初离开大陆,其后三十六年居留台湾,后辗转欧美三载,于一九八八年初返抵香港,从信函中不难看出,其回归大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志已定,而香港一站应是其回归前的落脚点而已。
观其一生行止,多有漂泊离散的感慨,身边虽不乏追随供养者,终难免有“暂借枝栖”的感叹,而其晚年回归大陆,于太湖之滨结庐授课,正有叶落归根之意。南师毕生布施无数,传道授业解惑,受教者遍及宇内,然得其精髓者寥寥,更不用说能承其衣钵,此其至憾也!刘老师作为南师的同辈“道友”,虽执弟子礼,却是难得的知音、知己,毕竟年事已高,每每虑及于此,她也只能是摇头叹息。
愿南师的文化精神千古永存!
二〇一九年十月
(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转载自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
人生难题问南师
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
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