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积累的福报和功德,如何才能不漏失掉?
一念嗔心能摧毁
一千大劫里的所有福德善根
安 忍
《入行论》云: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做了功德,忘记回向的话,
如果遇事起了嗔恨心,
功德就会被摧毁。
一念嗔心,能摧毁一千大劫里上供下施积累的所有福德善根,凡夫遇到违缘,很容易起嗔恨心,损毁自己的功德,无始以来修法的功德都可能灭失。
我们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给我们带来的过患无量无边,其中一个就是摧坏功德,另一个是让我们变得丑陋。
嗔心是怎么毁坏善根的?
本来一份功德,可以得到一百分的回报,如果此功德,未以三殊胜摄持,中间又肆无忌惮地以嗔心的方式对待众生,最后成熟的时候就可能大打折扣。
延迟善根成熟的时间
本来这一世行持的善法功德,今生就可成熟,但由于嗔心太多、太频繁、太猛烈,导致恶业先成熟。
而善业只能在来世、后后世,甚至无量世后才能成熟。因此大家要反观自己的心念,看有没有出现这些减损善根的嗔心。
将善根连根拔起、灭尽无余
以四对治力的方式可将恶业连根拔起,同样的,嗔心也可把我们的善根连根拔起,令其再也无法成熟。
种子被沸水煮过后,再也无法生出苗芽,嗔心之火将善根烧坏了,又如何能产生善果?
如果嗔心过于严重,就会减损、延迟善根,甚至会将善根连根拔起,令其再也无法成熟。
这是很可怕的,我们值遇三宝那么难,又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行持善法,却由于嗔心而导致善根受到减损。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功德。
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础“三殊胜”
一:前行发心殊胜。
简单地说,就是在行持善法之前,内心生起利益众生成佛的真实发心。
简单地说,就是在行持善法之前,内心生起利益众生成佛的真实发心。
所有的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并且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对我们恩重如山。发心时,要思维众生最需要什么?
所有的众生都需要安乐,虽然希求幸福安乐,但是却因愚痴不懂因果,不信佛法,无法获得究竟的安乐,如同盲人迷失在荒野一样,不知方向。
这些曾为大恩父母的众生,至今还在轮回的大海里流转,不得解脱。所以我们修诵经咒、磕头礼拜,等等一切善业,一心一意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如母众生,愿他们获得安乐,成就佛果,这也是所有佛菩萨最初发心的目的。
当我们行持各种善法时,发心一定要广大。如果发心小,那功德就很有限。当然也不是说一点功德都没有,但是这样的功德没有很大的力量。
有些人只是口头上按照传承的仪轨念诵及修法,心里的目的却只是希望自己的事业顺利,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念诵修法,并不是发菩提心。还有些人过得太痛苦了,所以持咒修法希望解脱,但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解脱,这也不算发菩提心。
从内心深处真实地发心:希望所有的如母众生离苦得乐、成就佛果,并不关心自己的快乐,也不执着自己的解脱,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二:正行无缘殊胜
简单地说,就是在行持善法时,以空性见摄持。
初学者,不太容易一步到位达到正行无缘,那就采用相似的方法:生起如梦如幻的定解,不执着功德,专注地修法,虔诚地行持,在行善时尽量保持稳固的清净观。
有些人发愿念诵一千万遍心咒或做其它佛事,然后到处宣说,又或者将自己所修的法门以及共修的内容,像广告一样宣扬。
有些人开始时发心很大,做完善事后却有点舍不得了,心里后悔了。
有些人磕头磕到一百个,觉得有点累了,就到处向别人诉说很辛苦。如果有这些情况,所做的功德就可能完全毁灭,真的很可惜。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不要太执着了。如果将自己的身体像宝贝一样爱护,那就要好好想一下,我们的身体也是无常的,只是四大的组合,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心识离开后,身体是不会被带走的,所以不需要太执着。
多看看米勒日巴尊者及其他大成就者们的修行传记,要学习他们不怕苦行的精神。这点很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听无常,师父们也不提无常。
如果想不到无常,那根本生不起菩提心。如果仅仅字面上理解意思,但是心里并不是很明白,也没多大作用。
三:结行回向殊胜。
简单地说,就是在行持善法后,真心真意地回向众生,这是与发心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