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鑒古知今,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碳中和”?(附視頻)
編者按:
今天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依然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主題。
去年9月,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力爭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且努力爭取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之後逐步降低。碳中和,則是二氧化碳排放與吸收正負相抵,實現“零排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能源變革,還將帶來生產技術、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人類乃至地球的未來都意義深遠。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早在漢武帝時期,古人便發現了煤炭資源,但那時的人們卻不肯輕易開發煤礦等寶藏。中國古人為何不主張過度開發地球?為什麼認為地球也會“呼吸”?地球人口為何越來越多?世界地球日,我們跟隨南懷瑾先生學習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視頻:“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個啥?
我們的文化,看地球是一個活的,是一個整體的生命,而我們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不過是地球上的細菌而已。等於我們生了皮膚病,有些細菌活在我們的表皮上一樣。因為道家認為地球是個完整的生命,它有活力,它就有噫氣,因為它也有呼吸。
譬如江河海洋,是地球的腸胃、血管。照道家的思想,認為地球的中心整個是通的,等於人身血脈都是相通的。人如果有機會到達地球的裡面,可以不死,不曉得多少萬年都不死,在裡頭悠哉遊哉,有吃有玩。現在西方科學神話小說,正向這方面走,認為地球是通氣的,這都是有書可證的,不過這些書名都很難聽到。既然地球是噫氣的,地球的呼吸當然最重要的是在西北。
清朝有一個大文豪紀曉嵐,他不太迷信,並且是很講實證主義的。紀曉嵐就是編纂《四庫全書》的人,不過他也喜好記載這些奇異的事情。但他也是個懷疑主義者,是講實際經驗的。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有一次他被貶官到新疆吐魯番。他的運氣很好,發現那裡有一個風穴,土人都認為這就是大塊噫氣,是地球的嘴巴要歎氣,每年在一定的時間,人獸都要避開這個地方,還要逃得遠遠的。
當地球快要歎氣的時候,聽到地球裡頭的呼呼哈哈……那股氣出來了,似乎是莊子講的“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那股氣出來不得了,任何人、牛馬駱駝一碰到這股氣,就被吹得無影無蹤。這一股氣一直出來,說向西伯利亞走,走到哪裡不知道。過幾天以後,這股氣又走老路回來,這一條路大家都要避開的。回來以後又到了這個洞口,好像人的吸氣一樣,倒吞回去,咽下去了,又恢復平靜。紀曉嵐親自記錄下來這個情景。
紀曉嵐這一段記載,就證明了中國傳統道家的學說,認為地球是個活的生命。所以地球的物理,是不准破壞的;破壞得厲害了,地球要出毛病,是會毀滅的。這是中國古代的說法。這裡莊子所提的“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還不是剛才我們引用紀曉嵐親眼所見的那個情形;莊子是講地球本身有它的生命,地球在出氣,這口氣出來以後,一變化,就形成了風。
——《莊子諵嘩》
道家說人身是個小天地,換句話說,這個宇宙天地只不過是個大的人身。道家的觀念認為這個宇宙是一個生命的全體,因此中國古代不大主張開發地球,礦藏都不大開。我們挖石油、煤礦等於在身體上每個骨節抽骨髓、抽血出來用,慢慢抽久了,這個地球就毀壞了。
美國一個學者問,這個人口問題怎麼節制?我說那是你們的理論,人口越來越多,限制不了,這是中國道家的道理。我說你看那個水果,無論是橘子或梨子擺在那裡,一條蟲也沒有,所以說“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水果裡面開始爛了,外面那些蟲越來越多。我們人類就是地球外面的蟲,現在人類自己毀滅它,挖礦藏又採挖石油,都快要挖空了,地球內部像水果一樣開始爛了,所以人口越來越多。將來這個地球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然後就毀壞了。
這是我們老祖宗道家的科學道理,所以人是限制不住的,結紮節育也沒有用,這是自然變化,不是笑話。
——《我說參同契》
十九世紀最為重視的動力能源,便是煤炭。在我們的歷史上,最初發現煤炭的趣話,是在漢武帝時代。漢武帝為了教練水師——海軍而開鑿昆明池。因為開鑿昆明池這個大水庫,便挖到煤炭。但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塊黑而發亮又堅硬的石頭是什麼古怪的東西,便呈獻上來給皇帝。漢武帝看了當然也不知道,只好找以滑稽出名的東方朔來問。東方朔耍了一個關子,推說他自己也不知道,就順水推舟說:正好西域來了一位胡僧,請他來,一定可以找到答案。這樣一來,更引起漢武帝的興趣了。找來了胡僧,問他這塊黑石頭一樣的是什麼東西?胡僧便說:“此乃前劫之劫灰也。”一塊煤炭,叫它做“劫灰”,多麼富有神秘性的文學筆調啊!
其實,劫灰的典故,出在佛經。佛說物質世界的存在,也和人的生命一樣,有他固定的變化法則。在人的一生而到死亡,有四大過程,叫做“生、老、病、死”,誰也逃避不了。但就物質世界的地球和其他星球而言,它的存在壽命,雖然比人的身體壽命長,結果也免不了死亡的毀滅,不過把物質世界由存在到毀滅的四大過程,叫它“成、住、壞、空”。當上一次這個地球上的人類世界被毀滅的時候,火山爆發,天翻地覆的,在高溫高壓下,經過長時間的化學變化,沒有燒化的,還保有原來形狀的,就是化石。至於燒成灰塊的,就是煤礦、鐵礦之類。熔成漿的,就是石油。佛學中的“前劫之劫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煤炭。佛學的這種說法,是被現代科學——地質學的理論所認同的。但在西漢武帝的時代,這種理論,就很新奇了。
那麼,我們的古人,既然知道了煤炭,為什麼不早早開發來應用,卻始終上山打柴,拿草木來做燃料呢?這又是另一個有趣而具意義的問題。這個思想,也出在道家的學術思想。道家認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地球也是一個有生機的大生命,就如人身一樣。人體有骨骼、血脈、五臟、六腑、耳目口鼻以及大小便等等,地球也是一樣,它有生機,不可輕易毀傷它。不然,對人類的生存,反有大害。因此,雖然知道有“天材地寶”的礦藏,也決不肯輕易去挖掘。即使挖掘,也要祭告天地神祇,得到允許。不然,只有偷偷地在地層表面上撿點便宜。其實,哪個神祇又管得了那麼多?但是人心即天心,人們的傳統思想是如此,神祇的權威就起了作用了。
正因為這種思想,使得我們全國的豐富的煤礦等寶藏,才保留到現在,作為未來子孫們生存的資財。例如現在人所用的能源——石油,在道家的觀念來講,是萬萬不敢輕易多用的,因為那是地球自身營衛的脂肪或者就同人體的骨髓。如果挖掘過分了,這個地球生命受到危害,就會增速它的毀滅。
這種思想,這種觀念,看來多麼可笑,而且極富於兒童神話式的濃厚幽默感。因為我們現在是科技的時代,決不肯冒昧地輕信舊說。但是,我們不要不瞭解,現代真正的大科學家們,他們反而驚奇佩服我們的祖先,遠在十幾個世紀以前,早已有類似現代科學文明的地質學和礦藏學的理論和認識。
——《老子他說》
往期 · 推荐
歡迎點擊閱讀
讓孩子謀生自立的最重要一點
◇電子書下載◇年輕時,我一直帶在身邊的兩部書
“無師自通”的學習奧秘
南怀瑾文教基金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怀瑾文教基金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怀瑾文教基金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怀瑾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