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粉饰衰老,它的面目就是狰狞残忍的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佛法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绕过衰老,或至少让它看上去美妙一点?我的回答是,像莲师那样证得虹光身,可以永葆青春,否则,似乎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绕过衰老。
从中年开始,衰老的问题逐渐突出,不再是不喜欢就可以忽视掉的。中年不光是个年纪的问题,更多是生命力达到顶峰后从此走下坡路。
那个转折点具体从何时算起,因人而异,实在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面始焦、发始堕只是表象,更要紧是你开始失去某种力气,某种纯粹性,这个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矛盾的是,人到中年,往往也是一个人在世间生存的能力和智慧趋向全面成熟的时候,终于开始了解,懂得欣赏,也有条件享受,并感觉更有能力控制生活了,而生命力却全然不可控地衰退起来,就像你终于制作出一个精美绝伦的茶杯,盛茶在手,你发现自己开始尝不出茶的滋味。
在衰老这件事上,我们多数人恐怕首先面对的是这个矛盾或者说错位。你觉得很不公平。这种被亏待的感觉不会因为知道别人也都在衰老,或者懂得衰老在所难免等道理就减弱。
没那么容易。承认衰老并不比衰老本身的痛苦小。有些人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那份抗拒,比如尝试各种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方法;更多人,是默默与衰老对峙,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这事和他人无关,和外面的世界无关,惊动自他亦无济于事。
有没有发现,我们描述年龄的角度是会变的。年轻时,每过一年,我们说自己又大了一岁,计算的是离起点的距离,是面朝过去做加法;而从某个阶段开始,每过一年,我们会说又老了一岁,计算的是离终点的距离,是面朝未来做减法。这种变化并非刻意,是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语言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对世界的整体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变化——从累加式转向减去式,从以起点为参照,转向以终点为参照。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转变是不自觉的,于是问题便来了——你仍要固执地前进,而你的大部分身心已经往回走了,只好自己跟自己较劲。
好在时间的钝刀终会磨去尖锐的痛感,总有一天,会老成习惯。只是这个过程中,固执和不自知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痛苦。
常常有人问:佛法里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衰老?
在很多时候,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可以理解为:佛法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绕过衰老,或至少让它看上去美妙一点?
我的回答是,像莲师那样证得虹光身,可以永葆青春,否则,似乎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绕过衰老。
面对衰老。怎么面对?当然不是天天照镜子。大家只想在镜子里看到一个俊男或一个美女,而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本来每天照镜子就足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但鉴于大家的状况,还是算了吧,别总抱着镜子看了,那只会让人更加无法面对衰老。
我说的面对,是如实观察衰老怎样正在自己身上发生:脸上的红润光泽慢慢褪去,皱纹爬上面颊;白头发一根根冒出来,须发掉得越来越厉害;记忆力衰退,健忘,注意力无法长久集中;胃口减弱,不再吃什么都香,吃下去也不容易消化;牙齿松动、脆弱,对硬、酸、冷、热越来越敏感;体能下降,容易疲劳,衣服稍有些单薄便觉得冷......
还有,就是可能性的减小和热情的消退,以前生活里每件事好像都有各种可能,现在那种潜力感越来越弱;以前会很强烈地想做一件事或思念一个人,现在会觉得不是一定要怎样才行,其实怎样都行......
这个观察的过程会让我们慢慢明白一件事:就衰老而言,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当你以为情况已经很坏时,要记住更坏的情况还在后面。
长白头发、长皱纹了算什么,老态龙钟、面目全非的日子在后头;
牙齿松动算什么,满口牙都掉光的日子在后头;
体能下降算什么,走不了路,吃饭穿衣、大小便都要人伺候的日子在后头;
记忆力衰退算什么,连家人也记不得的日子在后头......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往期推荐
许多人都觉得,有个老伴能部分地解决随衰老而来的诸多问题
衰老当前,自己深深执著的很多东西,都在时光流逝中稀释,消失
在我们没有感觉到老时,就渐渐地老了
希阿荣博堪布最新开示:八万四千法门中,最容易修持、往生的就是净土法门
无常的世界,并不是很糟糕
是否有前世,其实跟证明是否有昨天是类似的
我们渴望一切尽在自己的控制和预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