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四个等级(上)


《孙卿子》(《荀子》)中,在谈及用人的时候,把人才分成了几个等级: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些人口里讲的是圣贤教诲,又能够身体力行,就像孔夫子一样,他所说的,自己全都做到了,这种人被誉为国宝。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这种人口里虽然讲不出圣贤的道理,但是能够身体力行仁义礼智信的规范,被称为国家的重器。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这种人口里讲得很好,都符合圣贤的教诲,但是不能够身体力行。这里的不能够身体力行,并不是说他作恶,而是因为人还有一些习气,所以不能够行得很好,不能够做到圆满,这种人是国家的用具。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这种人口里讲的全都是好话,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全都是恶的,这是国家最邪恶的人,被称为“国妖”。


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这句话提醒治国之人,应当尊敬“国宝”,爱戴“国器”,任用“国用”,除去“国妖”,除去邪恶之人。

当然,学习要懂得举一反三,这个“国妖”不仅是指国君身边的邪恶臣子,其实在我们的集体、单位、企业和社会之中也都有类似的人。这类人身行的是恶,但是口里讲的是善,阳奉阴违,结果这使人不仅不会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还因为其所作所为不恰当,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这对社会、团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特别小心谨慎。弘扬传统文化的老师,以前做事可以随便、可以任性,但是现在要出来宣讲圣贤教育,分享传统文化的教诲,言谈举止就要特别小心注意,要做到恭敬谨慎。因为我们的言行都是在给世人做表率,可能我们微小的恶,或者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会让人对传统文化留下不好的印象,产生误解,丧失信心。

孔夫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把道弘扬光大,那要求讲道的人,要能够身体力行这些圣贤教诲,使人把自己视为践行传统文化的榜样。

《群书治要·尸子》中,对能够以言教身行教育社会大众的人特别尊重。书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假如你家的房屋着火了,有人赶来把火扑灭,你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而那些年老、有经验的人很早就告诉你,要把墙的缝隙涂好,把烟囱做好,如果这样做了,你家就没有失火之患。但是一般人还会觉得他真烦,不知道对他感恩戴德。如果你犯了罪,被关进了监狱,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你救出来,让你免于牢狱之灾,你家三族之人都会对他感恩戴德。因为你出来了,可以照顾妻子,孝敬父母,教育儿女。同样的道理,圣贤人教导人“仁义慈悌”的道理,如果你按照这些道理做,保证终身都不会有被关进监狱的灾祸,但是你却不知道对这样的人感恩戴德。所以,唯有拥有远见卓识的不世之君,才懂得防患于未然,能够把那些用道义教导民众的人推举为师,重用这些人教诲百姓。例如,在康乾盛世,皇帝都是礼请通达儒释道教育的人为国师,对他们特别尊重。结果上行而下效,全国的百姓看到皇帝对这些人都如此尊重,那么对这些人所讲的道理也会依教奉行。他们教导“仁义慈悌”,百姓都被教成善人,没有人做恶,结果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