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代佛像的石料从哪来


著名佛像鉴定家金申先生在研究单尊石佛造像的过程中,对各地石造像铭文中反映出来的石料来源问题也有所注意,在此将零星材料连缀成小文,可补前人未曾注意之隙缺。


▌河南的荆山or金山

魏迁都洛阳后,继续开凿龙门石窟,且单尊佛像及造像碑也一时兴盛。单尊石佛雕刻体积重沉,一般应是就地取材,但讲究的石料,则取自荆山。


报德寺七佛碑像

报德寺创自孝文帝迁洛后不久,据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报德寺七佛碑像(现藏日本,高208厘米)的铭文:“宣武皇帝剖玉荆山,贾重连城,雕镂莹饰摸一佛两菩萨,石基砖宫树于寺庭…….”

可注意者为文中之荆山,《全北齐文》卷十有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发愿文中亦有荆山:“其像也,乃运玉石于荆山,采浮磬于淮浦……”


北齐天统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


北齐天统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局部

据传原存山西省长子县的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立像(现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石灰岩,高232.5厘米)发愿文有:“唯大齐天统五年岁次己丑三月庚申朔十八日丁未……合邑二百人等采石荆山同併□率引匠东都俱思净土即于寺□造释迦丈六□……”

荆山,据《古今地名大辞典》在今禹县西北五十里,《通典》云:“扬濯有荆山,出玉,齐武帝于此采玉,其下即颖川郡地。”扬濯即阳翟,是颖川郡的治所。可知是今河南禹县一带,山中以出产适宜雕刻的石料而闻名,故而在造像的发愿文中多以荆山代称石料的产地。

但实际上古代发愿文也喜借用典故,可能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石佛像的材料都出自荆山。

在刘碑造像铭(天保八年)中且出现了金山的地名:“故能同率缁素异心,共遵等意,采石金山,远求名匠……建像一区。”

“金山”据《古今地名大辞典》应该位于今河南光山一带。一说为河南信阳南五十六里之地。《通鉴》载“后魏永平元年,梁将胡武城攻郢州。于州南金山之上连营”。

总之,在河南地区的造像碑发愿文中,荆山和金山的具体方位可以细考。

▌何地美石远销五台山乃至长安?

《曲阳县志》载:“城南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河北曲阳黄山盛产的汉白玉,造就了周围百十里数万乡民人人皆可以持斧凿而雕刻,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类物件生地细致,硕大的石狮一人数日可就,技艺娴熟,令人叹为观止。工匠们且四处做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阳工匠。

早在北魏时曲阳即已雕刻石佛像,历东魏、北齐时最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阳石佛像发愿文中往往称这里出产汉白玉为“玉像” “玉石像”。


高门村人张氏造二佛并坐像


高门村人张氏造二佛并坐像发愿文部分

高门村人张氏造二佛并坐像发愿文为:“大魏武定五年七月二日,高门村张同柱、张银瓮、张腊等造白玉像一躯,为七世先王,后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诸刘村邑人刘氏等敬造白玉像

诸刘村邑人刘氏等敬造白玉像,北齐河清四年(565年),白色大理石,高95.4厘米,美国菲利尔美术馆藏,发愿文为:“河清四年二月八日曲阳县□城诸刘村邑人等敬造白玉像一区。”

《艺风堂金石目》载开皇十一年(591年)马长和等造一佛二菩萨像,铭文有:“大隋国开皇十一年,易州易县固安陵云乡民……往诣定州洪山,敬造玉石大像一佛二菩萨,有敢运来。”可知马长和等造一佛二菩萨像是在曲阳雕刻完成后又送往易州易县某寺院的。易州易县,当为今河北易县一带,洪山似应是黄山的谐音,定州一地似不可能有洪山、黄山如此发音接近的两座出产石料的山。


原临潼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

在唐代,幽州地区(今北京市)也出产白玉石,且不远万里运输到长安。原临潼骊山唐代华清宫朝元阁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高193厘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老君丰须长髯,表情宁静睿智,衣纹流畅。唐郑嵎《津阳门诗注》云“石瓮寺,开元中以创造华清宫余材修缮,佛殿中有玉石像,皆幽州进来,与朝元阁造像同日而至,精巧无比,扣之如磬。”可知石瓮寺中的玉石像和朝元阁造像是从幽州同日进贡来的。 

关于这些雕像的作者,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在天宝三年条下:“取太白山白玉石,命匠元伽儿作玄宗像,侧立玄宗御容于太清宫。以幽州白玉石,命元伽儿作老君像,置骊山清华宫。”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在今西安市以西的宝鸡市眉县境内。即玄宗像是用太白山的石料雕刻的。

至此则老君像有二说,一者云为安禄山命工匠从幽州雕好后进贡而来;一者是幽州进白玉石,在朝元阁命元伽儿雕刻的。但不管怎样,老君像用的是幽州所产地的石料是没有争议的。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京西房山县至今仍出产白大理石,与曲阳地区的白石质地极为近似。

除了佛道造像外,安禄山还进贡有其它的石雕工艺品。

据《明皇杂录》:“元(玄)宗幸华清宫新广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仍为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刻巧妙,殆非人工。”据此可知在唐代长安宫廷的高档石雕佛、道教像及工艺品等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幽州。


西安北部汉城乡出土的两尊观音立像

还有一种历史情况,很有意思,值得一提。1992年西安北部汉城乡出土的两尊观音立像,高69.2厘米,现藏西安市博物院。涂金挂彩,至今尚鲜,从风格判断应是北周末到隋初的作品。可注意的是石像台座用的是青灰色的石质,而像身是用汉白玉雕刻的,菩萨立像为两部分组合而成。

在有着从幽州输入石料的记载的情况下,菩萨像身躯部分的石质,很可能是用曲阳或统称幽州所产的石料雕刻的。但汉城乡出土的菩萨造像身体饱满,缨络、项圈等饰物粗大,是典型的关中风格,与曲阳同时代石佛像的薄衣贴体,不注重立体衣褶和饰物的雕刻风格截然不同,故而说不定是河北地区的石料运来后在当地雕造的菩萨像。

因是从外地输入的优质价昂的石料,且石材沉重,为便于运输亦不宜体积过大,故用来雕刻主体部分,而台座则用本地出产的较为廉价的青石。这类用白石雕刻佛像身躯而莲花座是普通青石雕刻二者组合的佛像之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内还有两三件。

河北地区的汉白玉石料或石雕除输往长安外,唐代五台山的石雕佛像也往往来自曲阳一带。

《古清凉传》卷下记有梵僧释迦蜜多罗请智才和尚从曲阳黄山造玉石舍利函三,然后运往五台山中台安置之事。《唐高僧传》卷二十一也记有神英和尚到五台山瞻礼“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

从上述两例记载可知,唐代的和尚们到五台山礼拜,往往发愿雕刻佛像、舍利函等作功德,这些法物有些是在曲阳雕刻的,也有的是不辞远途从易州运来汉白玉的石料,在五台山聘请石工雕刻的。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的释迦佛坐像

现存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的释迦佛坐像,高112厘米,是1950年文化部雁北文物勘察团发现于佛光寺东山后坡无垢净光塔遗址,亦为汉白玉石雕造。在台座上刻有:“大唐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陉邑县西子岁繐村为国敬造台山佛光寺无垢净光塔玉石释迦牟尼佛一驱……”博陵郡唐时治定州,距曲阳不远。可知此像是定州附近的村民在曲阳当地雕制的佛像完成后运到五台山的。


古竹村寺遗址出土菩萨残像


古竹村寺遗址出土菩萨残像


古竹村寺遗址出土弟子像


古竹村寺遗址出土弟子像

2002年5月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的古竹村寺遗址出土了数尊残佛像,内中有二件菩萨残像,件弟子残像和一件残佛座。与当年雁北文物勘察团在佛光寺东坡无垢净光塔发现的释迦像及二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石佛像风格接近,时代也同在唐天宝年间左右,这些佛像均为曲阳地区所产的汉白玉雕造。从而可知,唐时五台山的单尊白石佛像的石料多来源于河北的定州一带,佛像雕刻也多数出自曲阳的石工之手。

综上可知,唐代幽州和曲阳地区所产的汉白玉的石料和雕刻成品,可远销到五台山乃至长安一带。

▌还有蓝田之玉

此外造像碑中还经常可见蓝田这一地名,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董洪达造像铭:“是以都邑主董洪达其人……遂率邑徒四十人等,乃访蓝田美玉,琨璞京珍,敬写灵仪……”又武平二年(571年)比丘僧道略等造神碑尊像铭:“遂能共邑义三百余人等,托志菩提,建崇弘愿,石出蓝田,求工班尔,敬造神碑一所,尊像八堪。”


交脚菩萨石雕

蓝田县位于今西安西部,境内有蓝田山。《汉书》中已有蓝田玉的记载,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认为“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近年在蓝田发现的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可能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蓝田玉雕刻大型佛像遗存甚少,西安市塔坡清凉寺出土的交脚菩萨石像,石质莹润,颜色绿黄,可能就是蓝田玉雕刻的。

但北齐时,长安一带为北周辖境,上述两尊造像碑是北齐的作品,而北齐境内雕刻佛像的石料是不可能求自蓝田的,故蓝田美玉在北朝时也往往作为优质石料的代称。

因此之故,从上文所举数例可以得出结论,即佛造像碑文出现的山石地名,有些是确有所指的石料产地,我们可以从地名中考察古代造像的产地与时代风格,甚至古代的经济贸易乃至交通运输等等一系列情况也可以窥豹一斑。


赵思礼造天尊像

也有的往往是优质石料的代称,并非是真正的产地。例如赵尊礼造天尊像,唐开元七年,山西艺术博物馆藏,在其像铭并序中即有:“磨昆山之片石…..装丽水之兼金。”一语,则无疑是溢美之词矣。


往期回顾閱讀

第一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公佛教

大公佛教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公佛教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公佛教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公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