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是一种非常善巧积累资粮的方法。
☟
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如果有人去放生,他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但我们如果以菩提心摄持来随喜他的善根,所获得的功德还超胜他亲自做善法的功德。
随喜是一种非常善巧积累资粮的方法。
比如有人三步一拜朝拜五台山,另外一个人虽然没有这么做,但心中却真诚地替那个人感到高兴,就像是自己磕头到五台山一样,那这两个人谁的功德比较大呢?其实他们的功德是一样的,这是佛亲口宣说的。
肯定有人会对此心生怀疑,但在因果关系上,除了佛以外,没有任何人能洞悉其中的奥妙。最细微的因果只有佛能了知,哪怕十地菩萨也还有他不明了的地方,所以说最究竟的就是佛陀。
《大智度论》云:“譬如种种妙香,一人卖一人买,傍人在边亦得香气,于香无损,二主无失;如是有人行施,有人受者,有人在边随喜,功德俱得,二主不失。如是相,名为随喜。”
就像一人买香,一人卖香,另有一人在旁边也能闻到香气,但对于买卖双方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同样,有人作布施等善法时,另有一人在旁边作随喜,二者功德相同。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也说:“闻听他人行善时,若舍嫉妒不喜心,诚心欢悦作随喜,佛说同获彼福德。”
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诚意对他人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随喜主要对治嫉妒心,如果以嫉妒心来随喜的话,不但没有功德,反而在造作恶业。
此外,我们看到别人做功德,很容易口头说“随喜随喜”,但心里并没有真正的随喜,这就是无记的,也是不行的。
其实随喜不需要我们做很大的功用,就能得到功德,为什么不去做呢?既然佛陀给我们宣讲了如此殊胜方便的法门,我们应该运用才对啊!
有些人看到人家买一点鱼放生,却说“放这点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没有必要了。要知道哪怕放一条生命,功德也不可思议,如果你随喜的话,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
永明延寿禅师在《万善同归集》中引用《大智度论》的教言说:“随喜赞善,助他胜缘,如观买香,傍染香气,虽不亲作,得同善根。”大师也说得非常清楚,如果能随喜、赞叹他人的善根,虽然没有亲自去做,也会获得同样的善根。
《无著菩萨传》中记载:每当听到有人快乐或者行持善法,无著菩萨就由衷地随喜道:“这真是太好了!”不仅口中如是说,脸上也是一副开心的表情。
我们应该随学无著菩萨,对他人行善诚心随喜,不应该绷着脸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看到和他关系不好的人在行持善法,有人越是赞叹对方的好处,他的表情越难看——这样就没有必要了。
可是,当我们看到佛陀三转法轮宣说三乘佛法、度化无数众生或者看到后来的高僧大德度化众生生起欢喜心时,我们是否就会得到和诸佛菩萨、诸高僧大德一样的功德呢?
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你不是在上面说了吗,我随喜后就得到他们的功德。那佛菩萨高僧大德所做的善法功德,我随喜的话是不是能得到?”
如果随喜就能获得佛陀的所有功德,那我们随喜之后不就成佛了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然佛也不用讲这么多法门,就讲随喜就可以了,一随喜完就成就佛果了——这也不可能。
在随喜的过程中,如果随喜比自己境界高者,能得到他们一部分的功德,即是相应自己心量的功德;
如果随喜与自己境界相同者,能得到同等的功德;
如果随喜比自己境界低者,能得到超胜对方的功德。
虽然我们随喜了五类有情的所有功德并不能马上成佛,但我们是以圆满的心量随喜一切功德,功德还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超胜普通凡夫所做的善法功德。
比如有一个人去放生,他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但我们如果以菩提心摄持来随喜他的善根,所获得的功德还超胜他亲自做善法的功德。这是特别关键的。
《普贤上师言教》中记载,当时胜光王知道了麻风女供养世尊转生兜率天的事情,就发愿连续四个月供养世尊及诸位比丘僧(《毗奈耶药事》里记载的是国王发愿供养七天)。当时,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里想:这位胜光王也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这样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
世尊对这一点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国王心里肯定是想回向自己,有可能他会想:“我供养这么大,肯定我的功德最大”,但是佛陀既然这样问了,国王只能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连续三天一直都是这样作回向的。
为此,胜光王特别不高兴,便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大臣们献计献策道:“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当许多饮食溢到器具外面以后,如果那位乞女来要拾取,我们就连赶带打,这样定会有效。”
这般商定下来,到了第二天那位随喜供养者的贫女又来拾取溢出来的食品时,受到阻拦并遭到殴打,不由得生起嗔心,结果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所以说,善与不善的差别完全不在言行举止上而在心上。
当看到他人行持善法时,如果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一切善举进而诚心诚意欣然随喜,并将其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你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那些以竞争心、傲慢心、嫉妒心来行善的人。
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行善,心中以竞争心或傲慢心想“我一定要做这样的善事”等,并行持了同样的善法,另有一人仅仅是诚心诚意地随喜,那后者的功德更大。因为前者是以追求世间名誉的心、嫉妒心来装模作样地行善,这样做的功德能有多大?不要说功德,可能在造恶业也不知道。如云“不随善恶相大小,只随善恶意差别”。
所以,无论我们行持什么善法,都要摆正自己的发心。不要以追求世间八法的心态去行善,那样最多只能获得人天善果。
从上面的公案可以知道,贫女是发自内心地随喜,所以她的功德比胜光王大,后来她生起嗔恨心,善根就被摧毁了,也可见嗔恨心的过患非常大。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持法师
《三戒浅释》第十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