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如何趋吉避凶


“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


吉凶是哪里来的?拿物理现象来讲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物理世界中抽象的就叫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刚就是阳,柔就是阴,事实上也是互相推荡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过是一种现象,就是《易经》所谓的象,它表示了这种变化的关系,说明了矛与盾的原理,就像太极拳的推手一样,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两种力量互相推荡。《易经》已经看到这个变化,知道这个过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拿佛学来说,物质世界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佛学称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知道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不过这个中间也有它的变化,是看时、空的大小来决定的。像医生看病,说今天病好一点没有?病人说没有,还是很痛。但你昨天还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已经不错了。可是人总不满足,因为他不晓得“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

*****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这三个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我们知道,宇宙间只有两个现象:一个吉,一个凶。那么人文世界的吉凶又是怎么来的?好与坏是怎么来的?是人为假定的。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譬如我想赚钱,钱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钱不到我手或失掉了,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所以形而上者“没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里来的?是由人类心理来的。吉凶是怎么产生的?也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


譬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向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所以说吉凶是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我常说你学了《易经》以后就不要卜卦了,因为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人文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吉、凶、悔、吝”。


怎么叫悔呢?就文字看就是后悔,人生对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饱了,肚子难过了,后悔了,“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释,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悭吝。“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不用脑筋才好。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由此可知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四个之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余三个成分都是坏的。悔吝是小凶,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坏。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三都是坏的。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这就是变化。们学了《易经》后,如何来判断一个问题呢?根据《易经·系传》孔子思想的原理,来告诉大家就是“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

世界上的“吉、凶、悔、吝”是从哪里来的呢?“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万事一动只有好或坏,没有中间的。你说我不想好,也不想坏,想不动。那只有打坐入定了,才能所谓寂然不动。只有得道的人才能不动,那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否则一动便有吉、凶、悔、吝,这是圣人的话,孔子的名言。读《易经》到这里非常令人赞叹,宇宙人生的道理,孔子统统讲完了,懂了这些也不要再研究《易经》了,“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一动好坏就出来了,不动就没事,但是想不动可不容易啊!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叫做凶,得到了就做吉。为什么得到了、占有了就叫做吉?失去了、没有了就叫做凶?这就是我们人文文化的观念。其实失去与得到都没有什么了不起。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悔吝这两个字,在《易经》卜卦上常常碰到。什么是悔吝?就是小毛病,也叫烦恼。但是,《易经》除了“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以外,还有一种现象,叫“无咎”。我们后人卜卦,遇到了“无咎”这两个字,便以为“无咎”很好,这是不懂《易经》道理的缘故。


“无咎者,善补过也。”天下事情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你认为好,就出毛病啦!人生就是悔,悔就是很困难的,没有真正的无咎。要真正达到没有毛病的话,你要“善于补过”,自己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毛病,这样才能无咎。不是卜卦卜到无咎便认为没有问题,是好卦,那便错了!


譬如你做生意,三点半钟要钱,你卜到无咎就认为没有问题,那靠不住。你要去找才行,钱不会自己进来的,不然你会一垮到底。要善补过才行,这就是无咎的道理。不是说无咎就是很好,就是没有毛病,那便错了


悔、吝绝对无可避免吗?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经》久了,你便会知道,遇到忧、悔、吝的时候,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里没有歪念头、坏主意。纵使遇到烦忧、悔、吝,心里坦荡荡,以平常心处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经》“其介如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顶上有块石头巍巍然的站在那里,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说“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在那里,行得正、坐得稳、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当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烦的事时,自然也会逢凶化吉了。


《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


《易经》讲人事的法则,只有吉、凶两个结果,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中间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没有停留在中间的。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这就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好的或坏的,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的,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


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的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卜卦的结果,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为“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要小心了。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


吉凶悔吝怎么来的?下有两句话:“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做慎重的考虑。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不卜卦,因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在研究《易经》时看到卦的后面有的是吉,有的是凶,有的是悔吝,有的是无咎,这是爻辞常用的话。无咎,翻成白话就是“没有毛病”,但并不等于“好”,而是在进退之间要注意。从这里可以看到《易经》的哲学,一个人到了平安无事的时候,这情形又怎样?孔子说“善补过也”,要特别小心,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的时候。因此我们做事业要尽量地谦虚,倘自认绝对没有毛病,这是靠不住的,“善补过也”,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这是最高的哲学。


《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

******

赞赏 

感恩您对本公众号的慷慨赞赏(请识别下图二维码)。不论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励!

******

文章转载可开白。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