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六条建议,后代子孙竟有三位宰相



苏绰,南北朝时西魏名臣。
 
苏绰出身于世家名门(陕西武功),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算术。苏绰深得西魏权臣宇文泰(西魏实际控制者)的信任,常常参与机密。宇文泰常向苏绰询问治国之道,有时一整夜也不见疲倦。
 
西魏建立之初,宇文泰任用汉族士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公元541年,苏绰把汉族统治阶级的经验总结为六条,上奏后作为诏书颁行,时称“六条诏书”。这六条的大概内容是——
 
1、先治心。治民之本,先在治心。治民者关键在于“清心”,要“心气清和,志意端静”,这样,邪恶的想法就不会产生。其次要治身,为人君者,要“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因此第一条就是要求执政者治心修身,以身作则。
 
2、敦教化。宣扬德育,培养人民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品质。
 
3、尽地利。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发展农业。
 
4、擢贤良。选贤任能,不拘资历和门第,善于发掘,勇于起用,让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而且要精简机构,罢黜多余官吏。
 
5、恤狱讼。明断狱案、不滥施刑罚,随事加刑,轻重得当。
 
6、均赋役。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能舍豪强而征贫弱。
 
“六条诏书”后来成为西魏的执政纲领和准则,它使原来弱于东魏的西魏迅速转强。而后来的北周和隋朝,都继承了“六条诏书”的基础,为隋唐大统一奠定了执政基础。
 
苏绰49岁因积劳成疾去世。苏绰之子苏威,隋文帝时任宰相。苏威的曾孙苏瑰,唐中宗时任宰相。苏瑰之子苏颋,唐玄宗开元四年任宰相……
 
今天特别补充苏绰“六条诏书”的故事,是想和上一篇文章中北宋爱国将领陈遘的故事做一个对比。为官一任、执政一方时提出的建议、实施的措施,究竟对自己、对民众、对时代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上一篇文中的陈遘,本文中的苏绰,也许是很好的例证。
 
一本奏疏可以造福百姓,一条建议也可以流毒多年。甚至,一条奏议只是提出、但还没有实施的条件下,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一条奏议在提出并实施的条件下,其产生的影响更加巨大……
 
陈遘、苏绰案例之外,今再举两例说明,望诸君深思!
 
北宋末期官员卫仲达,有一次病后梦中被拘到阴间。主审官让手下把卫仲达平生所做的善事、恶事呈报上来。结果发现,记录恶事的册子摊满了一院子,而记录善事的却只有一本小册子。官员又吩咐拿秤来称两种册子,结果更为震惊,满满一院子的恶册子,重量竟然还不如那本记录善事的册子。
 
卫仲达于是问:“我年纪还不到四十,怎么会犯这么多罪过呢?”官员说:“心善者恶轻,心恶者恶重。只要一个念头不正,这里就会记下来,何必等到真犯?”卫仲达又问,那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官员说:“皇上大兴土木修三山石桥,你上奏劝皇上不要修,免得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奇怪地说:“我虽然写了奏章,但皇上没有采纳,结果还是动工了,对事情有什么帮助呢?这份奏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官员说:“这件事你已经尽心了。皇上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发得很正,而且目的是利益千万众生。如果皇帝接受你的意见,那么你岂止救活上万人呢!你本来会位极人臣,怎奈恶事册上记录的太多,即使这样,你也会官至‘八坐’级别(高级官员代称)。”卫仲达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官职很高,但并非位极人臣)。
 
中国善书《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先生,在书中记载了自己的一桩经历。了凡先生发愿行一万件善事,同时祈求高中进士。还没完成就高中了,授宝坻知县。上任后妻子着急地说:“我以前在家还能一起行善,所以过去发愿行善三千还能完成,现在发愿行善一万,在衙门中也无事可做,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呢?”
 
结果了凡先生晚上就梦见有神明说:“仅减粮一件事,就万善圆满了。”原来,了凡先生任知县,将百姓的赋税从两分三厘七毫,减少为一分四厘六毫,令全县百姓获益。了凡先生后来就梦境请教五台山幻余禅师,禅师说:“善心真切,一件即可当万件。何况你全县减粮,福泽万民呢?”
 
所以,有时候公职人员的建议、奏疏、报告、言行等,影响面可能更大。一涉及到众生利益,其积福、造业天壤有别。如果以此济世救人,那真是事半功倍;反之如果造下无边罪业,其遗祸也是无量无边……
 
苏绰故事出自《周书》
卫仲达故事出自南宋·洪迈《夷坚志》
袁了凡故事出自《了凡四训》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陈抟老祖《心相篇》

校对:闫飞师兄、如烟师兄

超摹:广超师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二十四史因果录

二十四史因果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二十四史因果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二十四史因果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二十四史因果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