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丨诚到极处 豁然贯通


诚到极处 豁然贯通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明言焉者。

那么“诚”有什么好处呢?“诚到极处,豁然贯通”。这就说明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跟佛法在理论上相通,般若智慧可以相通,慈悲可以相通,恭敬也可以相通。

相对绝大多数人讲,走智慧这个门道很难,走恭敬就很容易。所以,印光大师特别注重这一点,这也是应众生的根机。我们末法众生从恭敬这一门可以走入佛法。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世间人要至诚,佛门之人就更要如此了。诚心是可以消除业障,使善根增长的。很多人天天在消除业障,怎么消呢?其实恭敬、有诚心就可以消业障了。

因为当你恭敬、有诚心的时候,你的心就会有规范、有约束,也会有定力,不会浮散,这时候业障就已经消了。我们很多人没有恭敬之心,就会放肆,什么邪念、邪想都来了,邪念、邪想一来,过去的宿业也都现前了。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这是给我们诵经指出的一个标准。我们天天也在诵经,诵经的时候就要观照自我,是以什么方式、态度来诵经的。

“息虑忘缘,一心净念”,“息虑”就是把我们的思虑、杂念放下来;“忘缘”就是忘记外缘。当然,打妄想是一回事儿,可能诵经的时候,会自动地产生妄念,但是首先要从事务上、从用心上息虑忘缘,要专注于诵经。

诵经有很多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开智慧或研究经文,那么从修持来讲,作为功课来诵。其实诵经就是诵经,不用带目的,就跟着文字的思路走,这时候就是“息虑忘缘,一心净念”,这样更能够领悟经典的意思。

包括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在追求方法,其实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至诚恭敬、制心一处。《佛遗教经》讲了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一种原则,所以我们诵经要制心一处,念佛也要制心一处。

“如对圣容,亲聆圆音”,这个大家可能要去慢慢体会。有些人读书,真的是会把书读活,感觉古人就在自己的面前。我们虽然没达到这种境界,但看到书就要想到这个人就在你的眼前。比如看《文钞》,你就想到自己是在面对印光大师,这样来读就不一样了,你的恭敬心自然会生出来,邪念也就自然会放下。如果你只是看文字作理论研究,那就隔得很遥远。

“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这是我们诵经、念佛,在佛门做事的一个基本态度。

“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久而久之”,这就是持之以恒的一种修行。我们现在人很难得到佛法的利益,可能不缺因缘,也不缺信仰,缺的就是持之以恒。很多人这本书翻一翻,那个法学一学,这个道场走一走,那个地方看一看,都是在散乱当中度过学佛的日子。

大家看古人的传记可以看到,除了祖师大德,像玄奘大师等四处求学的这些人之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就待在一个地方。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就是因为能够持之以恒地诵一本经,或念一句佛号,他们不需要做别的。但我们现在的社会条件,就决定了人没法安住于此,所以很难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如果真正能够“久而久之”,那自然可以“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有人读经为什么会开悟?应该也是诚到极处了。大家知道太虚大师,他是在读《大般若经》时开的悟。在古代的一些普通出家人的传记当中也记载有这种情况,平常很愚痴,连字都不认识的人,突然在某一天,心眼一开的时候就可以讲法了。这就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就是诚到极处。

我们念佛能不能得利益,其实跟这个也有关联。能够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不可明言,这就说明佛法的利益在恭敬当中,在诚心当中。

文章 | 智随法师

图片 | 网络侵删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妙法佛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妙法佛音

妙法佛音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妙法佛音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妙法佛音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妙法佛音。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