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南怀瑾


南师怀瑾每天别样的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


南老师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他每天会客时间为下午六点开始,中间七点半为晚餐时间,老师称之谓“人民公社”,平时席开两桌,一桌是老师与当天到访的客人,另外一桌是老师的学生。如上课,则在八点半开始至十点左右结束,老师可讲述一万多字的内容。此时客人们也旁听上课。课后研究或问答至十一点左右。如不上课,则客人一般均停留至深夜十一点左右。

在大家都离开后,老师才拿着自己的皮包下楼回自己的住处。老师常说:你们可以休息了,我还要回去做事呢!老师研究学问与著书的时间,是晚上十二点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清晨至中午十二点是老师修法的时间,这时是没有人会去打扰教师的。

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五点,是老师到市中心办公室上班的时间。此时处理有关兴建金温铁路,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光华文教基金会及其他的事务。老师兴建的金温铁路,在开工后,各施工处先后买了十几部小汽车,几乎每个干部均有车可乘。但是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老师,则上下班均为步行。金温铁路的董副总经理常说,每次到港,陪老师上山及下山都是落在后面。就是我也试着走过几次,但一到会客处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所以总是坐计程车的时候为多。下午五点左右,南老师就回山上会客处等候客人们的到来。一天的生活就是这么有规律。老师在会客的六个小时中,没有一点倦容,一直是精神焕发,说话的声音,不高也不低,正好全室均能听得清楚。

有一天,北京的聂将军来访临走时,老师要送她下楼,聂女士怕老师深夜上下楼不方便,就说,让我扶着老师。老师则开玩笑地说,我作您的保镖还可以呢!老师身手轻便,谁也看不出他有七十八岁了。

简朴的番薯稀饭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老师一天只吃一餐,晚餐,而且放在他面前的永远是两碗番薯稀饭,不吃早饭,也没有中饭,有时只在办公室会客室吃几颗花生米,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神呢?

有一天,客人们都走了,我就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老师则淡淡地说,其实不吃也可以。后来,在一次听老师的“生命科学”的课时,才体会到原来老师已修到这个境界了。但老师则常说,不要随便去学,还是要照时间吃饭。

平时吃饭时上的菜总有十种左右,老师总是招呼客人吃菜,自己则很少挟菜。有时老师的学生陈博士在座,他就会为老师挟菜,老师说,我自己来。陈博士还是照旧一样地挟,因为只要是放在老师碟子里的菜,老师一定吃完。有时有些客人看老师吃稀饭,也想吃一碗,老师就说,好,拿一碗去,如此,他老人家就吃不饱了。

有一天,客人离去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左右,正好那天老师的两碗稀饭又分给了客人一碗,所以他说,今天好像没有吃饱。此时,所有的学生及工人均已离去,我就说,让我为老师弄点吃的。老师则说不必,我自己来。他一个人到厨房盛了半碗白饭,加了一点白糖,用开水冲成泡饭,很高兴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家乡的方法,很方便。当时我心中对老师有着无限的敬意,谁会想到像他这样的大教育家生活竟是这么的简单朴素呢!

爱心与耐心

来拜访老师的客人,男女老幼皆有,包括了各个阶层,老师均以礼待之。有时候,有的客人,讲话实在文不对题,此时,就会发现老师身旁的学生,均先后以不同的理由,一个一个离开了会客室,包括我也在内。但是教师仍然热心地、认真地同对方谈话。老师常说,受人喜欢的人应该给予鼓励,不太受人喜欢的人更应该给予指导,使他变成被大家所能接受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修行的目标。

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中,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称许的,很少有严厉的指责。就是有学生指出某位学生不对时,老师还会说出此人亦有优点的地方。每次我到老师的会客室中,老师常常对我的能力给予肯定。有一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他写了两句话给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他补充说,今天只有您同我,所以我对您也要提几名批评的话。老师说:“你同富士(注:指作者妻子)最大的不同点是,富士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去帮助别人,就是即批评或指责了别人,别人还是心存感谢。而您呢,虽然最后目标是一样,也做了好事,但出发点不同,您是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您一定要做好,您是不服气,所以您做起来很辛苦。您可称是儒家所谓的中流砥柱。而富士是道家所谓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势,知其力,用其势。”老师这几句话,找出了我一生最大的毛病,也分析出了内人王富士修行有成就的原因。

老师对每位学生的需求看得很清楚,有时也随意提出一些很有远见的预言可惜很多学生在老师身旁久了,没有注意到它们的价值。有一次,我也在座,老师顺口说:“我看香港的股市跌到谷底了,谁要买股票,这可是时候。”那时香港股市为四千多点,大家认为还会再跌,所以听进去这句话的人不多。倒是在那天第一次来拜见老师的客人,回去后就真的买了不少股票,他赚了。过了一阵子,老师才说:“你们看,股市又升上来了,上次又被我猜着。”当天,有位老师的学生就说,老师以前也说过:“上海浦东的地可以去圈一下了。”但是大家认为还是广东比较有发展,故没有听进去。果然不久,上海浦东开始开发,土地上升不知多少倍,好的机会就错过了。

很多客人来拜见老师时,希望老师能给予事业上的指点。老师多在做人处事上给予解说及期勉,并要学生们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而不是赚多少钱而已,但在言谈中已指出了该走的路,不少的学生受益良多。

老师常要学生们研读传记文学,去年是看《曾国藩传》,共有三大册。大家看得很认真,其实老师的目的是要大家看清楚世事的变化,好有应变的借鉴。

超越自己的至高境界

很多人会问,老师对佛学、道教、儒家的思想都融会贯通了,为什么不出来盖一个大庙,自己做教主呢!其实了解老师的人都知道,他的境界已超越了自己设个小圈圈,去发展这个小圈圈的目的了。他已不是为个人做什么,得什么了。希望影响决策者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作出正确的决定。

有些人对老师也常有批评,认为他懂得太多了。他的研究领域不全在佛学,而有道教,又有儒教,所以不是纯真的佛学了。其实,学问就贵在能通,如果只在自己的小圈圈中,日久就会坐井观天而不自觉。有时,学生们会说,老师,谁又在批评您了。老师只是笑着回答说:“那很好呀,你们知道,二百年后才会有人纪念我呢!”

其实,在《圣经》上,基督耶稣就说过,大凡伟人除了在他的家乡都是受欢迎的。老师在上课时也说过:“文人千古相轻,官场千古相异,江湖千古相害,宗教千古相恨。”知道了就没有什么好去计较的了。老师时时提到,学佛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真正的学佛是学习如何做人。接受别人的批评更是应该的事。但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要一直做下去,错的就要改过来才对。

老师对来访的客人们,均以握手为礼。常来的学生们只是向老师行鞠躬礼并说,老师,我来啦。老师虽然学问高深,修行实证,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为人谦虚,从来不接受学生们行叩拜大礼。有一次,内人王富士从美国来看老师,为感谢老师的教导,特行大礼。老师比她还快,已跪下来回礼了。老师说,下次不可。其实,礼出于心,而不是形式,所以老师时时以行动来教化他的学生。

南老师的宏愿和理念得到了国内上下阶层的敬仰。老师的家乡就特别要为老师重整家园,老师除了感谢外,自己寄钱回去盖,但完成后要乡政府将它变成“老人活动中心”,供乡村的老友们聚会之一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无私,他的超越。
——摘选自《南怀瑾的理念》
作者:侯承业(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学院创立者、院长)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准提实修

准提实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准提实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准提实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准提实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