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们 | 不服?来辩!
世亲论师四大弟子之一,新因明开山祖师,印度中世纪逻辑之父,位列“二圣六庄严”。代表作:《集量论》《观所缘缘论》《因明正理门论》。
他降生于印度南方僧嘎八达城一婆罗门种姓人家中,出生后不久,就将婆罗门吠陀及其他共同学问全部烂熟于心。
当宿世习气日渐复苏后,他开始将整个轮回看作火坑一般,并对之生起了无法堪忍之厌离心。不贪求婆罗门种姓及所拥有之广大财富、众多眷属等世间受用,毅然决然地于犊子部施象上师前出家为僧,并得法名陈那。
依靠这位上师,他终将犊子部三藏完全无碍了达。
当他生起欲进一步探究大乘教典窍诀之念头后,遂又来到世亲阿阇黎前求教。
在世亲尊者面前,他如满瓶倾泻一般,一滴不剩地全盘接受了其总体三藏,特别是有关契经方面的经典以及来自弥勒菩萨的大乘窍诀方面的传承。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讽诵五百大乘经典。
陈那论师还于一位金刚上师前听受了文殊灌顶及修法,依而实修后,亲见了文殊菩萨之尊颜,并获其甚深教言。
从此以后,只要想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立刻就会现身其前,他即可以当面向其求法。
陈那论师又来到沃智布夏地方一寂静森林的山洞中专志苦修。
其后,在那烂陀寺与外道辩论时,彻底将对方降服。
这位大尊者可从总体方面解释如来一切教法之密意,尤其对因明理论更是善加抉择,他共造有以《观所缘缘论》为主的一百部因明论典。
尊者后又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原先呆过的那个山洞继续苦修禅定。
因对所化无有智慧眼目之众生心生悲悯,他便想赐予他们智慧眼目。加之目睹受教众生大多根基浅陋、智慧愚钝,而以前所造的因明诸论又大半佚失,尊者乃将以往诸论之法要荟萃集中,欲新造一部总汇因明义理、注疏之大论《集量论》,为此特意写下偈颂:“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
写完后,便将此偈用石头刻在山洞门口的岩石上。当其时,整个世间现大光芒,同时大地震动,发出巨响。
外道本师觉察后非常恐慌,他们纷纷询问、打探何以至此。其中一名为黑色图加的外道以神通观察后得知,此乃陈那论师《集量论》礼赞颂加持所致。
趁尊者到花园之时,黑色图加凭借神通来到洞门外,将颂词擦去。尊者发现后重新写上,黑色图加则再次擦去。如是者凡三次。
后来,陈那论师在洞门口写了几句话:“若有人在与我开玩笑,则请再勿擦去此颂,因我写此颂自有其必要;若非尔,来者只欲与我辩论,则请现出真身。”
写完后,他就又去了花园。
等回来时,黑色图加终于现出原形,陈那一见遂以无垢智慧三次将其降服。
外道不服,又提出欲与论师比试神变,随即口吐大火,竟将尊者的三法衣及资具等一并烧毁。
眼见此情此景,尊者不由得心生厌离,他当下想到:此类众生,其恶劣难化实乃不可思议,看来我已不能再利益众生。
想到这,他就把顶圈抛向虚空,并暗自思索:顶圈何时落下,我即何时自取解脱。结果顶圈一直也未落下,他只得一直眼望虚空。
就在此刻,尊颜令人视而不厌之文殊菩萨出现于虚空,且拿住了那顶顶圈。
文殊菩萨和颜劝阻:“善男子,勿如此行事!勿如此行事!不应一遇小乘根基众生即生如此恶念!外道宗派不会损害此论,在你未得地之前,我将一直为你善知识;而此论亦必将成为众生眼目。”
文殊菩萨如是作出授记,并对陈那论师进行安慰,劝告他务必圆满造论。
尊者此后即发大心,不断增上毅力,终于将《集量论》造作完毕,赋予了全世界众生此一智慧眼目。
接下来,尊者开始在洞中坐禅,面见了诸多如来,获得了数百等持之门。
诸天人为他散花;森林中所有树木、鲜花都向他躬身;居住于林中的大象等野兽也在他脚下顶礼;而当地的国王及其眷属、民众亦对他恭敬顶戴。
其后,陈那论师来到印度南方,遮止、制伏外道邪说,并建立僧团、广宣三藏、弘布佛法。之后再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使当地国王、民众都趋入佛教。
有位婆罗门担当施主,尊者于是建立了由很多位僧众住持的寺院;为使当地人众对佛法生信,还通过谛实语使一株已经枯萎的诃子树再度萌发新枝。
当时,整个印度都借尊者如是之行持而得以遍布佛法。
晚年,陈那论师最后一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在寂静森林的那个山洞内显现了众多瑞相后,示现圆寂,并前往其他刹土。
善知识们 | 恰似日月,逍遥自在
善知识们 | 没有遗产,是一个修行者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