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那些平凡人的故事
护生中,那些平凡人的故事
北抵国境,乌特拉草原一望无垠;中有峰峦,阴山山脉连绵起伏;南接平原,雄浑的黄河穿梭而过——自然风貌壮阔而不失优雅,这是古老的内蒙古巴彦淖尔。
对我们来说,它也许是地图上的一处细节,也许是想象中的神秘沃土,也许是规划里的旅行目的地。
而有一群可爱的人,平凡又灿烂地生活在这里。满怀热忱与悲悯,他们在家乡守护着群生,求索着信仰。
“智啊,咱俩放生吧”
老苏与阿智是多年挚交,无话不谈。2013年前后,由于生活压力大,两人时常互相倾诉,也时常互相勉励。
老苏身体不好,心情亦苦闷,不知如何排解,便“钻”进了传统文化里,试图寻个未知的出口。就这样找着找着,不知怎的“拐”了个弯,他逐渐接触到一点佛学,听说放生对健康有好处。似乎是一时兴起,又似乎是深思熟虑,某天他突然对好友来了一句:“智啊,咱俩放生吧!”
“好啊!”阿智答得干脆,对兄弟的提议积极响应。于是,两人会偶尔利用业余时间,买些鱼类送去河边。与此同时,老苏在心中越来越亲近佛法,却迟迟没能真正入门。他有个隐秘的小执念,想着自己不皈依则已,若皈依就定要找到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
老苏在网上海量的资讯中迷茫,直到遇见“菩提洲”网站,偶然看到一张希阿荣博堪布的照片,心里欢喜极了。没有更复杂的原因,他只是单纯觉得,那绛红色的僧衣太好看了。
于是,老苏“着迷”了一般,每天醒来就开始搜索有关堪布的信息,阅读著作、学习教言、欣赏法相、追随足迹……看着看着就不一样了,尊者庄严的身影甚至几度映入他的梦中。
老苏在网站上写了特别长的留言,殷殷诉说着渴盼的心,他相信,这就是自己辛苦找寻的依怙。一年多后的某一天,老苏得到了消息,按捺着心头狂喜,却又有想哭的冲动。
彼时是2015年7月,老苏决心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亲自前往拜谒。阿智闻讯,依然是无条件支持。于是,他们带着各自的家眷,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连绵的山川、复杂的路况、多变的天气、老旧的汽车让驶向高原的旅途,显得更加遥远而崎岖。一位师兄在电话里转达了堪布的嘱咐,“路上注意安全”。寥寥数语,让他们激动万分,完全忘却了长途驾驶的疲惫与危险。就这样马不停蹄跑了2000多公里,四天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扎西持林。
山有山的威仪,云有云的飘逸,经幡与白塔掩映着庙宇。盛夏时节的寂静地朗日当空,老苏的心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清凉。
在师父的法座下皈依那天,每个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像是孤苦委屈的孩子们回到了家。凝望着上师慈悲的双目,老苏带领着一行人庄重地发了愿:回到家乡后要长期护生。尊师颔首微笑,开许了弟子的誓言。
此后,老苏和阿智开始认真履行诺言,在每个佛菩萨的殊胜日都会去放生,一个月大概八九次,至今已近七年光景,无论酷暑严寒,从未间断。
一些朋友渐渐与他们一起,一些陌生人渐渐成了朋友,故事也就生动了起来。
骨肉铺与素食馆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小贾在心里犯嘀咕,隐约感到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
她做过不少营生,开过骨肉铺子,也卖过衣服。一次进货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个学佛的朋友,偶然结缘到一本《生命这出戏》,并以此为缘起,有机会跟着老苏他们去放生了。目睹一条条小泥鳅从空间逼仄的筐里回归开阔的水域,她也如出樊笼。
“每每看着河水,浩浩荡荡,一望无垠,心里总是特别舒坦。”
此后,小贾经常参与放生。
“去年冬天,那么冷的天,最冷要零下28°C左右吧,唯独我们一直放生的这个地方,没有结冰。”她赞叹着冥冥之中的加持。
也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转变,小贾忽觉自己与其它生命,好像在无形中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结,再也见不得它们受苦了。
于是,她把骨肉铺以很低的价格转让了出去,又捡起以前学医的本领,到医院工作了。这样的生活依然繁忙辛劳,但或多或少是在帮助他人,她不再焦虑。
2017年元旦,小贾皈依了。
而一年后的元月,当地素食馆的员工小杜也选择了皈依。说起这段善妙的缘分,小杜不禁莞尔。某日正当班,餐厅迎来了几位顾客,在雅间里谈笑风生,氛围极好。
小杜暗自好奇,是什么样的话题如此有趣。她悄悄凑近细听,原来他们在商讨着护生。
小杜有些唐突地插言:“冒昧问一下,吃素不也是放生吗?”答话的人正是阿智:“是的。不太一样的是,放生是直接从屠刀下解救生命。”
彼时的小杜,婚姻遇到危机,生活处处不顺,情绪陷于低谷。而那天的一番畅聊,让她感到久违的欣快。
后来在朋友圈,她看到一张上师的法相,莫名感动,想去亲近,却又怕“受伤”。忐忑而脆弱的她,打开了菩提洲网站,每天夜里都要翻看里面的视频,才能入睡。这成了她的安眠药、定心丸,直至皈依。
2020年秋季,老苏与阿智与几位好友相约一同放生,持续百天。小杜错过了前四天,但坚持参与了余下的96天,对于“从屠刀下解救生命”有了切身体会。
“它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啊!”深以为然的,还有小星,“学佛之前,我觉得动物只是动物,猫是猫,狗是狗,鱼是鱼,现在体会到它们和我们是一模一样的。”
小星记忆里尤为深刻的是,有一回亲手把几只小生命送入河水,正要离开,但见已经潜下去的它们全都升了上来,纷纷回头望向她,如此反复了三次,像是在真诚地致谢,抑或是不舍地告别。这无声的时刻让小星十分动容,她知道自己与它们心灵相应了。
万物有灵,所有的生命都很珍贵啊,能让它们重获自由,便是小星的快乐所在。
乌吉孟花
这是个蒙古语名字,意为“葡萄花”,属于一位温良美好的女士。
孟花是老苏的爱人,也是并肩的道友。当初,正是有了她的支持与陪伴,老苏上山寻师的自驾之旅方得以成行。当他于师座下发愿护生的时候,她亦在身旁,默默起誓。六年多以来,她始终护持着共同的愿,操持着诸多琐碎,从未有怨言。
也曾捱过艰难的光景,有人质疑他们的行为,一些道友几度想放弃。不被理解也不必解释的时候,孟花依然陪着老苏,从未动摇初心。
记得2016年的大年初一,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夫妻俩带着十几岁的女儿,逆着万家灯火的方向,在寒风中互相鼓励着救护着生命。就这样一路走来,他们的坚持感动了许多人。
与老苏携手走来的一路,无论是困苦还是顺遂,孟花的日子都透着平和喜悦,并像她的名字那般云淡风轻。
海燕的佛堂
最向往孟花与老苏那样组建了佛化家庭的,是海燕。
她也是一位关心教育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带他去买点小鱼,放归附近水域,送鱼儿“回家”。幼童天真的画笔,有时会记录下这样的场景。
见儿子颇有天赋,她报名了美术班。班上有位家长是一位佛弟子,周身透着宁静轻安的气度,令她感到莫名信任。海燕与她渐渐熟识,对佛法知之甚少的她,会饶有兴致地请教。
有一次,海燕跟着她去放生了,起初有些拘谨,但很快就被大家温暖热情的笑容打消了顾虑。她第一次听闻仪轨,始知悠扬的经咒胜过一切世俗歌曲。
看着数不清的鱼儿活蹦乱跳地入水,海燕特别感动:“你们终于解脱了!”同时,又突然心生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呢?”
希阿荣博堪布在《走出修行的误区》里谈到:“解脱之路上没有比上师更好的向导。”如是,缘分到了,海燕皈依了这位堪布。她开始茹素,开始买生放生。
家人不甚理解,说她迷信。她请回家的电动转经筒,总是被父亲拔掉插头。先生知晓她时常出门,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颇为抵触,抽着烟闷闷不乐。以前遇事容易“炸毛”的海燕,这回倒也不急不躁,暗自想着,一定要努力破除亲人的偏见和误解。
去年除夕,海燕请求先生,新春之际随她去一次。亲历现场,看着人们在北方的寒冬,一大早天不亮就去买生、装车、运输,他的心受到了触动,竟自觉地帮忙下河凿冰。由此,海燕的先生也结识了老苏,一番沟通,回去就戒了烟酒,也不再反对妻子放生。
某次闲聊,老苏忽问海燕:“家里有没有地方做佛堂?”佛堂好啊,书房行不行?大小合适不?怎么做,做什么样子?海燕兴奋地计划着,并马上着手买材料、联系木工师傅。
一个月后竣工,请师兄们加持完,天空中赫然出现了殊胜的日轮,她的家人啧啧称奇,增上了不少信心。潜移默化中,先生与儿子都皈依了,父母也学会了念诵阿弥陀佛圣号。
不久后的一天,海燕做了个梦。梦境非常危险,极度恐惧的她在情急之下大声呼喊着“师父救我”,虚空中竟然立马传来上师的声音,令她定了心神。
醒来,手机里正自动播放着上师唱诵的《随念三宝经》,阳光透过窗棂,洒满了崭新而明亮的佛堂。
只要咱们不分开
北纬40°13'-42°28',巴彦淖尔的气候偏于寒冷,冬日往往冰封千里,极度的低温令万物萧索。这群伙伴,却从来没有畏惧过恶劣的外在环境,他们对于护生的坚持,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最冷的时候,逼近零下30℃,在天色依然擦黑的凌晨五点,就要开始忙碌。整个河道都上了冻,放生需要先凿开厚厚的冰层。
有一次,他们按照经验在冰面凿了洞,把一筐筐物命倾倒进去,进展顺利。可是,一位师兄突然发现了异样,入了水的鱼都没有游走,而是在原处缓缓徘徊。
原来,河面的冰层之下竟然还有另一层冰!眼看着小生命们渐失活力,大家纷纷捋起袖子,赤手伸进刺骨的冰水,把鱼一条一条小心翼翼地又捞了起来。
换个地点,再次凿冰,重新放生,他们的手早已失去知觉。僵硬如冰棍的手指,连手机屏幕都划不动,他们依然屹立寒风中,坚持念完回向的祈祷文,“要让众生结上解脱的因缘啊!”
另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在市场买生后,天空忽降大雪。一行人沿着熟悉的道路,向大河方向驱车,却在收费站被拦下告知,前方封路了。满载着一车物命,大家心急如焚:“今天必须放掉啊,不然它们就活不成了。”
顶着风雪和迷雾,他们改道偏僻的小路,再次出发。雪天地滑,刹车失灵,只能慢速行驶。老苏跟大家讲,今天要多念莲师心咒,定能克服困难。
好不容易快到河边了,一个转弯之后,不曾想竟有个结冰的土坡。危险之中祈祷着莲师,他们勉强刹住了车。为了防止再次下滑,几位师兄赶紧跳下车,想挖些路旁土,用以增加摩擦力。
由于没有工具,包括两位女士在内的所有人,都徒手去扒拉又脏又冷的冻土,一捧捧放在坡上。
那一刻,为了行持善法,谁也没有私心。
还有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汽车,那便用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就算是走路,也要如约完成护生的使命。大大小小的困难与突发状况,不断打磨着意志,反而让他们越发坚忍。就像老苏对大家说的:“只要咱们不分开,就总能过得去。”
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三宝随时在身边,护佑着我。”小星想着自己几次逢凶化吉,由衷感慨。
她有时开车走神,正昏昏欲睡,脑海里就会突然出现了人或者车辆,提醒她避开危险;在家热饭,水快要烧干了,她被不知何处而来的念头提醒着又向锅里看了一眼,避免了干烧失火;就连家里的生意,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了贵人支持,转危为安。放生以来,她感知一切都是加持,信心越发坚定。
海燕不那么毛躁心烦了,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卖助听器的工作。“公司每个月有2万的任务,在我之前,这个店开了将近三年,几乎没有店员能完成,结果我应聘不到一个月,我一个新人,现在每个月几乎都能完成任务,有时还会超额完成!”她骄傲地谈起自己的业绩,觉得福报来得不可思议。
殊不知,定期放生以来,她已变得踏实而有耐心,无论什么工作都能胜任。
阿智是做工程的,时常要跑外地,一走就是几个月。为了坚守当初与老苏一起许下的护生诺言,这些年来无论多难,他自始至终没有想过放弃。为了参与放生,他即使出差在外,也会披星戴月地连夜赶回来。
七年前,俩兄弟就说好了,每人每次拿出固定钱数来救护生命。近年来,由于工程不景气,阿智日常开支也紧紧巴巴,却不缺失一分用于放生。他谦虚又认真地说:“我闻思跟不上,放生可不能落下。”
而且,阿智想得实在通透:“释迦牟尼佛不会让自己的弟子饿死。”他相信,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老苏的心念与信念
护生占据了老苏所有的业余时间,他少了一些曾经热衷的社交琐事。“世间法要给出世间法让道的。”老苏取舍得明明白白。
想来惭愧,老苏最开始去放生,只是为了求个人健康,是从世间法入的门。这些年栉风沐雨地坚持下来,却早已找不到那个执着己身的“自我”了,牵挂的只有他人,思虑的只有众生。菩提心已如东山山上月,于不经意间生起。
如今,他是大家的主心骨,总是尽己所能,帮助、鼓舞、包容着每一个人。
老苏说:“现在有些人去放生,是求名求利,带着目的,这也很正常。我想着,总有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次,能让他体会到真正的清静,能生发出一点真正的悲心吧。”
老苏确知,悲心无量的是上师。怀着深切的感恩,他说:“我们是承侍着上师的事业,上师特别慈悲,让我们融入这片功德海。”这样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
忆起自己从病中结缘佛法,他直言:“想解脱!病痛真的受不了,轮回太苦了,我感觉到必须出离,这一世就必须出离。”他希望通过努力放生,积累一些福报,以后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笔者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有机会能让您明天就往生,您走吗?”没曾想,老苏说自己很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他诚实地答道:“工作能放下,房子、钱财、面子都能放下,可能对孩子还有一点执着。”
女儿是他的挚爱,但他爱的方式与一般父亲不同。老苏对孩子说:“如果你以后有福报能出家,爸爸会特别高兴,特别随喜。”
老苏与大家一起护生的脚步依然不曾停下,给予其它生命自由与安乐,也让自己在解脱道上走得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