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长子,名乔达摩·悉达多。十九岁时,因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太子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成佛后称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随后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达摩祖师生于南天竺(印度),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王子,刹帝利种姓。他是印度禅宗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祖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经海路到广州登陆。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佛陀在故乡迦毗罗卫国,随缘方便地说了几次佛法,这些菩提种子逐渐地在人内心中发芽,跟随净饭王左右的人,以及释迦族中佛陀的王弟等,都想披剃出家。净饭王共有三位王弟,每位王弟各生二位王子,自从佛陀归城以后,白饭王的王子提婆达多和阿难、甘露饭王的王子阿那律、斛饭王的王子跋提和婆娑等,都生起了跟佛陀出家的信念,他们共同決定:一起出家做沙门去!诸位王子因深信佛陀的教法而剃发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娶了如花似玉的妻子,夫妇恩爱异常,后来他也受佛陀劝化出家。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生下独子罗睺罗。罗睺罗在十几岁时出家,成为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后来耶输陀罗也随着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及很多释种女众,加入僧团做比丘尼。佛教十八罗汉中的第九罗汉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