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生气,会导致诵经咒的功德大为减损




关于持诵经咒之感应法验,涉及的因素因素,不一而足,如个人的福德因缘、业障、戒律、专注程度、发心、护法神加持等,无法笼统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谁念诵了哪部经,结果就一定会如何。

虽然影响效果的因素极多,关键还是在这颗心,心为诸法之根本,为万事万物之本基,种种法皆由心所生。所以在持诵的过程中,善护其心,以三殊胜摄持,发菩提心,正行不散乱,回向殊胜,是如法的行持。

据《元亨释书》载:

日本的释道乘法师,是比叡山西塔宝幢院释正算的徒弟,后来迁移到法性寺。

法师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持诵《法华经》,昼夜不懈怠,但是性格多嗔怒,经常说粗俗的语言冒犯友人,怒骂童仆。

等嗔心平息气消了之后,他又去叩头悔过,请求原谅,或者对着佛像向大众发露忏悔。

有一天,他梦中走出法性寺登比叡峰,在柿树下遥见山上,从翠微苍穹到山顶,有一座庄严美丽殊妙的金银楼阁,里面安放着无量的用金银书写的黄卷朱轴佛经,顿时见了叹为稀有。

这时旁边有一位老比丘问道:这座经阁如此殊妙绝伦,是谁造的?

又说,是你历年来读经所致,以此功德力当往生清净佛刹。

道乘听罢心生欢喜,谁知楼阁忽然起火,整座楼都被焚烧殆尽。

道乘问比丘原因。比丘说,你生气时,所念的功德大多被焚烧,如果息灭嗔心而读诵,必能往生极乐世界无疑。

醒来后,道乘感到恐惧,生起忏悔,就在佛前立誓戒除嗔心,精进至诚诵经,后来安详圆寂。

佛教中常有“火烧功德林”一说,嗔怒心会削减修行的功德,本来辛苦读诵,修了很多,到头来却像竹篮打水一场,白白损耗漏掉了。

药叉种族给人一种脾气暴躁、性情急恶的印象,他们有福报和神通,就是脾气不好,有的一生气还现出两只獠牙。

根据法身寺出版的《轮回旅程》的观点,生为四天王天药叉的因缘有四:

1、抑制暴躁的情绪+在佛教中修功德+分享布施。

2、打猎+把动物囚禁于黑暗中+指责持戒的人+生命晚期修功德。

3、经常生气+根据机会来修功德。

4、修建寺院的功德,却容易感到厌倦和凶恶。

藏地有些修行持咒一辈子的人,临终因为一念嗔怒、迷妄,或怀着强烈的仇恨而转为凶恶药叉,恼害一方。

现在大家都在赞叹修功德这个行为和形式,但是内心如何行持,不可忽略。

若供养布施之后,心生后悔,就会导致以后果报成熟时,善果很快失去,如收获丰饶的财宝,却很快败尽。

是故,你对于自己以前修的,别人修的功德,要随喜,而不是后悔或嫉妒。

造恶业也是,动机极其重要,和法律的量刑略有类似。

如一个人偷盗,但在偷时不是感到喜悦,而是怀着惭愧的心,业力就会减少;甚至在偷了之后,极力对治忏悔,罪业更为减轻。

轮回如一场游戏,众生皆是戏中人,习惯被六尘刺激后机械地生起喜怒哀乐,却忘失了当下的觉知与正念。

我是一个性格温和很少生气的人,有一天发现,那是因为我的生气种子被隐藏了,或者没有一个刺激的对境。

当我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中,心中也会泛起怒火,这时心中惊觉,嗔念从而起,为何我的心像机械一般,被六尘环境刺激就反应出情绪?

结合《金刚经》的见地,因为我们执著于一个又一个或深或浅的概念,所以才会有连锁的情绪和身语意反应。这个概念也许隐藏得太深,你都不曾发现。

你见一个不喜欢的人,会习惯性地排斥,甚至难受,因为你关于他的概念已然被激发出来。

《金刚经》教导我们的是打破对概念的妄执,对自我、对他人、对生死的概念之染着一扫而尽。

世人大多怕鬼,实际上很多人都未见过鬼,哪怕见了,也未必恐怖,但是心中执著于自我创造的“鬼相”之概念,从而谈鬼色变。

想起曾经,以前失恋后,有时会怀念故人,莫名伤感,泛起一抹离愁。“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平静地观察,发觉我怀念的是心中一个美好的意象,我舍不得放下关于故人的美好印象,虽然可能是经过思维加工渲染的概念。

觉察之后,我没有刻意放下什么,自然归于寂静,忽然生起一股悲悯,双手合十,愿圣观自在菩萨加持,世无爱别离之苦,永得无苦之乐。

华严经体系的经典中,谈到诸佛菩萨等无量圣者,可以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里聚集,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住进牛角,尊者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

为何能如此?华严经的解释是,因为众生对空间有实执,而诸圣者,悟到诸法无生,如梦如幻,既然如此,空间何有大小之区别和局限?

愿吉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莲池秘境

莲池秘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莲池秘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莲池秘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莲池秘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