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有多可怕?看看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伽蓝尊者关羽自从皈依佛教之后,就恪尽职守地惩奸罚恶,护持忠良,做佛教的护法长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间来行化,不知道阎浮提的众生根性有没有进步一点?他决定到人间来明察暗访一番。
伽蓝尊者驾着云朵一路向人间奔来,来到一处山庄,低头一瞧,只见层层的白云之下,阡陌相连,黍稻飘香,他降下云头,停在一处丘冈上。他摇身变成一个修道人,信步向村庄小径行去。村庄里男耕女织,鸡鸣犬吠,几个垂髻稚童在晒谷的广场上嬉戏奔跑,好一幅祥和富足的农家乐景象。他东觑西瞧,正要移步离开,突然看到路旁一个童子踽踽独行,泫然欲泣,好像有无限的委屈。伽蓝尊者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上前合十道:“这位小施主请留步,老衲有事想请教你。”
童子抬眼一瞧,是个化缘的道人,眼眶一红,眼泪籁籁而下说:“师父!如果你要向我化缘,对不起,我自身已如泥菩萨过江,请你到别处去吧!”“小施主!你误会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想要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把难处告诉我吗?”童子听了,原来是一位慈悲的师父,破涕为笑说:“我上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我抚养长大,她因此积劳成疾生了重病,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伯叔舅姨,家里又无恒量寸金可以为母亲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蓝尊者一听,感动极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顽劣众生,已经有如此大的进步,连这么稚幼的童子都懂得人伦大孝。心中一喜,神通变化,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随手一指,霎时变成一块黄澄澄的金子,送给童子说:“你把这块黄金带回去,好好医治你母亲的沉疴旧病。”哪里晓得童子竟然无动于衷,频频摇手说:“我不能接受你的金块。”伽蓝尊者听了,更加的心花怒放,颔首称赞,太美妙了!这世间的人性竟然变得如此的淳厚,稚子幼童见财也不起觊觎之想,实在太难能可贵了!于是笑容可掬地对童子说:“你小小年纪就能够见财不起贪心,值得嘉许。但是你如果不接受我金块的馈赠,又如何医治你母亲的病呢?我劝你还是把黄金接受下来吧!”
童子眨眨乌溜溜的大眼,慧黠地说:“我不要你手中那块黄金,因为它终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有了它,我就随时有黄金可以花用了。”伽蓝尊者听了,失望极了,原来人性的贪婪之欲,愈来愈令人惊惧担忧,怅然地收回金块,飘然离去。
贪婪,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与障碍。人们对财、对人、对名,对很多东西都有一种过度的贪欲,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一种贪心的关系。现在的人起心动念都跟利益挂钩,贪心萦绕在心头,贪无处不在,有了钱,还要更有钱;有了房子,还要更多的土地;有了名利,还要更大的权势;有了权位名气,还要更长久的寿命来占有它……
贪欲的过患
贪欲大抵分三种:对名的贪欲,对利的贪欲,对色的贪欲。所以贪名、贪利、贪色皆称为“贪”。
贪欲的过患很可怕,佛陀在《八大人觉经》中曾告诉我们要“少欲无为,常念知足”。佛陀之所以这样教化我们,是因为贪婪、多欲如果不加节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
经典中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由此可知,贪欲是感召今生来世的一切痛苦的根源。
什么是不知足?宣化上人说,就好比一个人,没有房住,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他想:如果有件衣服穿、有顿饱饭吃就好了,于是天天打吃饭、穿衣的妄想。有一天,衣服和吃的东西有了,于是开始想:如果有间小房住就好了,于是天天打房子的妄想。有一天,房子也有了,这时候本该知足了,可是这个人又打妄想:如果我能住大房子就好了,我能穿名贵的衣服就好了,我能吃山珍海味就好了。
人的贪欲是个无底洞,它的“胃口”会越来越大,通过满足欲望所得到的快乐却会越来越小。内心的贪欲与幸福是成反比的,对物质和私欲的追求越少,内心才有越多的空间感受幸福。
师父开示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念念无明,念念生死轮回。如果可以悟到这个道理,那我们的六根就会歇息。
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的理念: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为什么莫强求?强求就是贪,贪心一起就没福。本身你命中有,本来是要求福报的,贪心一起,反而福报全都失去。贪心是贫穷之相,一个人虽穷,但要有一种志气,不要起贪心,要跳出这个贪字。
我们常说“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当贪心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被障住了,就看不到真相了。这个世界是由我们的业力所变现出来的,一切的显现如露亦如电、如幻如化,但我们就为了这一点鸡毛蒜皮的欲望,迷失在物质里,消费自己的生命,乐不知返。
世间的物质、金钱名利都是尘埃,都是过眼云烟。我们舍本逐末,去追逐外在毫无实有的、如草头露、如三更梦的这个世界,却忘失了自己无上尊贵的佛性。我们追求的所有一切,原来都是妄想,真正的东西却被我们忘掉了,所以佛才说千经万论,处处把我们拉回来,指归我们。
所以如果能够少欲,心就能安闲,得一些自在。用佛的智慧来反省自己、自我解剖,找出生命的缺陷并超越它,看破这些假象,找到究竟的不生不灭。
少欲得自在,知足得感恩。这样心安则道隆,慧业即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