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那些“不可思议”的背后,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活法
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
大乘佛教以 “信”而入
《地藏经》里文殊菩萨与佛陀的对话中谈及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文殊菩萨说:“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然后佛陀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一苇一麻”,尽为一数,每一数又为一个世界,由一世界又为一恒河,恒河又是恒河沙数,恒河沙数又为界,界里面又是微尘,微尘又是劫数,地藏菩萨证十地以来度化众生的数量比以上还要多,经典中文殊菩萨跟佛陀对答的这些语境,完全超越了我们的思维和逻辑,所描述的境界好像即便使出全身解数也难以领纳。虽然我们从能力上没办法相信,但从信心上我们对佛陀所说的全然的接受。
大乘佛教是以“信”而入,有一部论就叫《大乘起信论》,要靠信心才能入这个大乘之门,大乘大到什么程度,无形无相、无量无边,靠逻辑思维是无法撬动的。为什么学佛要皈依呢?皈依就代表对佛无条件的接受,因为只有放弃自己的种种测度,放下那些负面的我执、傲慢、虚荣、偏见,还要放下那些所谓正面的尊严、人格,才有可能了解天空的广大。当我们全然放下的时候,这个境才会全然地展现。
▷ 师公上人舍利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是往劫中第一尊启发地藏菩萨的佛,这又是难以思维的、张口说不得的。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青狮”代表法身佛的见地。这个“奋迅”就代表顿然的觉悟,悟了一刹那的事,法身的见就是明白当下就明白,不可比拟、不可攀缘。你说“师父,我什么时候能开悟?”那不知道的,自己要努力。这个心地的宝藏悟则当下悟,甚至没有门径。过去的祖师为了这个真的是如丧考妣,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用功略微得到一点感悟了之后,还念念不忘,亲近依止着大善知识。
有一位祖师参了几十年,略略有个门径。一天想跟师兄分享、求证自己的感悟,他的师兄不用功天天睡觉,所以他责怪师兄说:“我们出来参学,这么难得,你天天睡觉。”他师兄坐起来说“你打坐有什么悟处,讲给我听听”。他把几十年的体悟讲给师兄听,师兄听了说:“大道有门吗?”就这一句话,他当下彻悟,马上给师兄磕头。他没想到跟师父几十年,今天在师兄这儿得一个入处。
“师子奋迅”讲到这里又很苍白、很无力,你纵使怎么使劲,就像用拳头打虚空,打不到,但又不能不说,也不能“依文解义”。“师子奋迅”在这本经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正是地藏菩萨发明心地之处,也是我们所有佛弟子在这里能不能发明心地的一个关键点。如果你发明心地了,那你必然是“师子奋迅”,你以后的所有的修行都依着这个点而展开的。
我们汉传佛教说“开智的楞严”,大佛顶楞严,究竟坚固,祂的见是一切诸佛的顶,祂的定是究竟坚固的定,出生一切诸佛乃至菩萨万行首。实际上整个一部《楞严经》就可以说浓缩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这尊如来名号的德里面。在《地藏经》里,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菩提心,无量劫不可称计做十地菩萨,实际上就从“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里开始的。
我们的生命是延续这个业报身而活,还是为这个如来体性,彰显心地而活,哪一天我们顿悟心地了,就会抉择了。如果心地的宝藏没有现前,自然而然就只能延续着自己的业报活着。一旦我们发明心地了之后,就有了抉择、有了依怙。我们就知道正确的生命状态是什么,从此就拉开了我们成佛的序幕。
谁是地藏菩萨,你觉悟了你就是。你不觉悟,就被地藏菩萨救。你觉悟了,就是自性地藏现前了,你还是在救度自己。所以你既是地藏菩萨,也是地藏菩萨救护的对象。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对他们来说,无常是可预见的告别
母亲节,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家风和家具,哪个更重要?
【清凉福城】这不是六道轮回的答案吗?
【福城风又起】这个劳动节,他们的每一天都在增无量福德
做一次义工,结一次佛缘,却换来佛菩萨永远的“追随”
甘露醍醐 | 虽小善亦积之,必能汇百川成巨海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