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丨娑婆之苦与极乐之乐
娑婆之苦与极乐之乐
娑婆世界的八种苦难,在极乐净土一点都没有。
人为什么有生苦?因为是父母所生,生产时母亲很苦,我们自己也苦。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莲花化生,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从莲花里面生出来,是自然长出来的,不需要喂养。世间养一个孩子有多艰难,做父母的最清楚了。
极乐世界的主人阿弥陀佛养再多的佛子,都不辛苦,你念阿弥陀佛,莲花就化生,生长出一个佛子来,他念阿弥陀佛,也长出一个佛子来,不需要天天去喂养照料。
只要念佛,就会自然成长,念佛就是他的饮食。只要念佛,佛子真正的法身就会圆满,就会成为无量光、无量寿,因为名号里面就有光明,有力量。我们念佛,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成长起来了。
所以,极乐世界的众生没有生苦,是无衰、无变的,也没有老苦。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老人很苦,行动不便,饮食不便,生活不便,很多时候自己都不能照料自己,国家、社会为了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
西方极乐世界不需养老,极乐世界的每个人永远都像童子、少年一样。当然,这里说的童子、少年只是一个比喻而已,意思是说极乐世界没有衰变。从往生成佛,到广度众生,即使经过无量劫,还是老样子。如果觉得自己的样子“不好看”,想换一换,就可以换一个样子;虽然可以随意变现模样去度化众生,但本质上是无衰无变的。
极乐世界众生的身体是金刚那罗延身,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第二十六愿所讲的。世界上金刚最硬、最坚固,金刚是不会变坏的,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不坏之身,没有病苦。
阿弥陀佛叫无量寿,念佛往生的人也叫无量寿,大家都是无量寿。无量寿就是没有死苦,也不会怕死了。世间的人都怕死,都想活着。往生西方永远都活着,没有生死,没有肉体的死亡,连思想观念都没有变化。当然可以随意起念,想到很多东西,但真正的生命是超越这些意念的。
在世间,为什么看到妄念、无常的现象会苦?因为在意它。如果不在意,就不成为苦。
极乐世界的菩萨,也会去度众生,也会起念头,但是所有的念头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跟法性相应,跟心性相应,他的念头不是苦,而且不会执著这些念头。
世间不学佛的人,比有些学佛的人要洒脱。学佛的人打个妄想就很紧张,觉得自己又有妄念了,尤其是喜欢自力修行、打坐的人,坐在那里胡思乱想,赶快去忏悔,我又打了多少妄想。不学佛的人,天天打妄想,他从来没去关心过打了妄想有什么负作用,有什么不好,他随便怎么想都可以。他有一个优势,就是不在乎。所以造业归造业,但是他对妄念、对业力不去思考,也不去关心。这种心态,其实也是佛法所追求的,如《圆觉经》说:“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是则名为随顺觉性。”所以我们不用去在意这些妄念,当然,也不能像世人一样放任妄念,不然就随业流转去了。
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以意为食,靠意念吃饱了,这个意念就没有了,实无食者。大乘经典有一句话“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烦恼为什么是菩提?如果面对烦恼的境界不生烦恼,不去在意它,知其性空,烦恼就是菩提。比如同样看到钱财,一个贪心的和一个没有贪心的人看到,心念是不一样的。财本身不是烦恼,因为起了贪心就变成烦恼了。没有贪心的人看到,就不是烦恼,就是菩提了,这就是人心之不同。我们对妄念,对这些无常的现象,越在意,就会越烦恼、越痛苦。极乐净土的人,不会在意这些。
《无量寿经》讲到“无我所心,无染著心,无系缚心”。往生西方的人没有“我所心”,这是一个专业词语。“无我”“我所”是两个概念,一方面是没有我,往生西方了就没有我执了,我就消失了。我消失了不是不存在,而是以佛性、真实的面貌存在,佛性里面是没有我的。凡夫才有一个我,有了我即有我所: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家、我的财产等等。因为有了我,才有了我所拥有的一切。“这个房子是我的,这个车子是我的”,“所”就是所占有的空间,所依附的外界的一切。往生西方的人没有我,自然就没有了我所有的东西。
世间人,有“我”就有“我所心”。
极乐世界“无我所心”,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一个我与外界分裂、背离的概念,自我生命和外在永远融为一体。,所谓依正一体,自他不二。如同“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一体”一样。
“无染著心”,往生西方的人没有染污心。“染著”:有染污,就会执著,心里面就会牵挂它。世间人有烦恼,就是因为有染著心,喜欢什么就染上什么,就会执著它。
“无系缚心”,没有系缚。心里有牵挂,就有系缚,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染著心,系缚心。如果什么都不牵挂了,自然就没有烦恼了。
往生西方之后还牵挂什么?吃的、用的、想的东西一动念就来了,想去度众生,只要动一个念头,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想去见十方诸佛,动一个念,又可以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一切都随心随欲,而又无牵无挂,自然就没有染著心了。我们这个世间之所以有染著,就是因为有占有心。
世间的很多人把钱财往家里搬,是因为家里很穷。如果家里很富,都是黄金铺地,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还需要把外面的东西搬回来吗?根本不需要了。因为穷才需要,才想去占有。如果一切都拥有了,内心得到满足了,那所有的东西都不需要去染著了,更不需要去牵挂、系念它了。
极乐世界一切功德都圆满,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自自然然就没有染著心,没有系缚心,贪瞋痴自然就没有了。
在这种因缘下,就没有怨憎会苦。极乐世界没有仇人,在这个世间到处都有不满意的人,单位上、家里面、社会上,走到哪里都是怨憎会苦。往生西方之后,见到的人个个都是阿弥陀佛,哪里有苦?念佛的莲友见面的时候一念佛,心里都是欢喜的,不会念佛念出苦来。每念一声佛,都是无量光、无量寿,每个人都是如此。满目青山,一遍喜悅。经上讲到处都是美景,到处都是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安稳光……在这种环境下,没有怨憎会苦,没有爱别离苦,更不存在舍不得,因为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境界,无得亦无失。
到了极乐世界就是“生身烦恼,二余俱尽”,所有的烦恼都会尽,“二余俱尽”,都没有了,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这是内在的境界。
往生西方之后,一切烦恼不断自断,一切功德不修自修。昙鸾大师讲“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往生西方是不用断烦恼的。
世间需要断烦恼,但是世间的烦恼永远都断不了。因为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不知道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并没有找到烦恼的根源,只会看表象,“他惹我生气了,他让我烦恼了”,就吵起来,争起来,如同火上加油。
有些人为了躲避烦恼,远离外缘躲到山里清修闭关去了。躲到山里烦恼是不是就没有了?依然还有。很多人到庙里住几年几个月,或者打个佛七,一回去还是老样子,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观念没有变,烦恼依然在。
有些打佛七的人,如果感觉住得好,七天时间都高兴欢喜,回去会有一些小的变化。比如病痛减少了,但是烦恼依然还存在,看到喜欢的东西还是贪,看到不高兴的事,还是有憎恨心,本质并没有变。躲的是外界,并没有解决内心的问题,没有从烦恼的本性上认识到当体是空的,一切万物本来是空的,认识不到这一点,贪瞋痴永远断不了,所以要念佛往生西方,才能究竟解决烦恼问题。
往生西方是莲花化生,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没有了,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的地方,怎么去呢?只要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字就可以往生,就能离苦得乐。
“汝等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释迦牟尼佛劝我等众生,要发愿,要往生西方。这么好的地方我们还不去,难道还愿意待在娑婆世界受苦吗?
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比,往生心就非常踊跃,就像经中说的“闻其名号,欢喜踊跃”。
我们现在为什么欢喜不起来,没有踊跃往生的心?因为还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好,这个娑婆世界看得见、摸得着。而极乐世界看不见摸不着,不知究竟如何。
我们之所以发不起往生心,就是因为长期在生死轮回里面,养成了一种贪著之心,贪恋这个世间,贪恋自我,贪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其实是不知道还有更高、更好、更圆满的生命形态。
如何通过学习更高地提升自我,究竟地离苦得乐,最重要的就是要“闻说阿弥陀佛”——了解西方净土的庄严,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再执持名号。
归根结底,要了解极乐世界的真实功德相,就只有闻法。所以《无量寿经》劝我们,纵然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火,也要超越,来听闻此法。
文章丨智随法师
图片 | 网络侵删
妙
法
佛
音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长按识别二维码
感恩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