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定


四禅定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四禅天”是色界四禅天人之一,也是属于“色界天”最高的层次,“四禅”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三禅天”。倘若你要想达到“四禅”的境界,那么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到达“四禅天”的因、缘、果都是什么,“四禅天”的“因”就是断掉了对“三禅”和“三禅天”社会的贪婪,远离了“三禅天”所有欢乐的意念,“缘”就是对“无色界”的空定有寻求向往之心,“果”就是远离了“三禅天”,获得了“无色界空定”的境界。

当一个人进入了“三初禅”后,再继续修炼下去时,就会发现“三禅天”欢乐的心念仍然很粗,所谓的“乐”就是对内心平静的一种感受。比如说,你能感觉到内心的平静,那就是心里还有一种追求及感受,当感受有所变化时,你生起了愉快恬静的想法,这就是“乐”,这种“乐”也就是我们的心念。如果你想把这个心念也舍弃掉的话,就会有烦恼了,因为想舍弃乐念也是一种烦恼。当他真能将乐念舍弃掉后,就会慢慢地进入一种“无喜无乐”的状态。为什么“四禅”叫作无喜无乐呢?因为“四禅天”的身体宁静,内心也平静,内心再也不用去思维和判断身心是否宁静,内心自然就远离了对平静的追求,因此这种定也叫“离喜无乐定”。当一个人进入“四禅”之后就已经再没有了身心的喜乐。

“四禅”共有八重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及色究竟天。《禅定解说》云:

“无云天”,“无云”是相对于以前诸天所居之处而说的。按佛教所说,“色界三禅”之前的诸天虽为“空居天”,但其所居之处如云层密合。自“四禅”以上的诸天所居之处,则是位于此云层密合处之上,其云轻散如虚无,故将此“四禅”中的第一层天称为“无云天”。

福生天,指生于此天之众生福力最为殊胜,故称“福生天”。

广果天,指色界诸天中以生于此天众生之果报所最为殊胜,所以称“广果天”。

无烦天,此天中诸众生已经没有了纷乱繁杂的各种烦恼,因此称为“无烦天”。

无热天,此天已伏除了杂修静虑的中品诸障,意乐调柔并已离诸热恼,故名“无热天”。或以热为炽盛之义,以未证上品之修静虑及果,故称无热。

善见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已到了极其细微之境界,其所见也均极为清澈,故名“善见天”。

善现天,此天中诸众生修行之果德已现,故名“善现”。

色究竟天,就是指已修行到达了“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能超越此界,即可到达“无色界”。
“四禅”的诸天,通过修行已经离开了“三禅”诸天仍有的妙乐情感,一心忆念清净之修养功德,具有舍清净、念清净、不苦不乐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四禅八天之中,自第四重“无烦天”起以上的五重天,均已到达了圣者的境地,为阿罗汉四果中的“不还果”(即不再进入轮回转生),因此也称为“五净居天”,或“五不还天”。

“四禅天”的寿命各自为:

无云天,寿命 125 大劫(约 56,450,000,000 万年);

福生天,寿命 250 大劫(约 112,900,000,000 万年);

广果天,寿命 500 大劫(约 225,800,000,000 万年);

无烦天,寿命 1000 大劫(约 451,600,000,000 万年);

无热天,寿命 2000 大劫(约 903,200,000,000 万年);

善见天,寿命 4000 大劫(约 1,806,400,000,000 万年);

善现天,寿命 8000 大劫(约 3,612,800,000,000 万年);

色究竟天,寿命 16000 大劫(约 7,225,600,000,000 万年)。

从修炼的角度来讲,当你继续修到“四禅”,心就已经远离了喜乐的躁动,就会进入更深的定,你就会感受到另一种无喜无乐,所以“四禅”又被称为“无喜无乐定”。

“四禅定”也分两种:“四禅近分定”和“四禅正定”。

(1)四禅近分定:就是在“三禅定”的基础上,继续用心修炼,将“三禅”的喜乐意识放下之后,再把意念放松,在放松的意识下身心清净、无喜无乐,这就叫作“四禅近分定”。

(2)四禅正定:又叫“四禅静虑”及“四禅”。“四禅”是在进入“三禅”之后,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他发现“三禅”所感受到的快乐还是一种苦患,他要做到心无牵挂,就连快乐都要舍离。如此,他的意念已经清净到了极点,呼吸完全停顿,心完全不动,因此“四禅”也被称为“不动定”。

“初禅”至“三禅”的心念都是一直处于动中的,而进入“四禅”后,心就会像明镜般如如不动、明朗纯净。但是心念不动并不表示心就没有起作用,而是它能停留在某一个境界里,只观那个境而心不动。在“四禅”中,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这四种定都还在“色界”,还没有舍离“色身”。如果一个人进入了“四禅”,他所修学的一切皆能随意成就,甚至倘若他要修神通,立刻就能够修成五神通,因“定”能修成神通,而在“四禅”中修学也是最快有成就的。这里的神通并不是像一些人与鬼神的感应,这是一种内在自发的能力,因为心定了,所以能够发神通。

“四禅”的定力:“四禅”的平等、正念两分支能使人远离“三禅”执着的专注心,具备受平等功德分支。“四禅”所讲的平等行、正念、住,和前面是一样的。“平等受”既不是痛苦又不是快乐的平等,是无记。“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

不苦不乐:内心不是喜,也不是乐。

舍:舍掉“三禅”的乐。

念清净:虽然已经没有了妄念,但也还是可以动起念头的,完全由他自己做主,这就是“念清净”。往往我们凡夫的妄念纷飞,思绪混乱,念头时时刻刻都会生起,而妄念生起之后,我们的心就会跟随境转,自己也做不了主。

一心:心定在“四禅”的定境中。

有些外道也想要修行证得涅槃,但是他们没有智慧,只是想以邪见的智慧,用心把“想念”压住而使它不生,可是当他真正修成了“无想定”后,虽然能把烦恼心压制住了,但是“色界”的烦恼还在,所以他死后就会往生到“色界”的“无想天”。进入“无想定”后第六识(意念)的心就没有生起,由于他并不知道还有更微细的心念在作用,所以他误以为这就是“涅槃”了。而佛弟子都不要修学这个“无想定”,因为他们都不要进入“无想天”,所以进入此天者都是外道。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初禅”到“四禅”。

具备分别、观察等五分支的是“近似初禅正行”;具备无分别而观察是“初禅正行”;

去除分别、观察两者的是“二禅”;

去除分别、观察、喜乐的悦受是“三禅”;

去除分别、观察,具备平等受是“四禅”。 

没有达到静虑正行,而正确的预备初禅也可以成为观修的基础,称为“静分未至定”;还有一种“正确正行未至定”,或称“仅未至定”。“初禅”至“四禅”,再加上两种未至定,称为“静虑六地”。“净天”属于四禅地。
另外,“初禅天”还有语言系统的存在。而“二禅天”以上的天神则都是处在禅定状态,很少用语言系统来与人类相对应的。在“二禅”以上,外在的语言已经不需要了,连内在的语言也不需要了。“初禅天”的“禅”在本波教的经典里叫作“有觉有观定”。“觉”指的是外周神经,“观”是来自中枢神经。“初禅”到“二禅”之间有一个大梵天王的定境,叫作“无觉有观定”。没有觉,也就是不需要外周神经的作用,是从中枢神经产生力量。在“二禅”里,觉、观都消灭了,叫作“默然定”,“二禅”、“三禅”都是这样。从“二禅”到了“三禅”以上,就再没有了身体宁静的喜悦,因此叫作“无喜妙欢定”,而到了“四禅”,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当人类真正进入了“四禅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变成晶莹剔透的能量世界——就像“色界”的宇宙一样,叫作“净天定”。

在“四禅天”里,由天神们的禅定力量而构成的色界宇宙,全都是透明而没有任何东西的,那么这时候的境界还有时间、空间吗   ? 有!但这时宇宙的精神体性质很明显,而且此宇宙还有能量粒子的本质,只是粒子的旋转、相互作用等没有发生而已,它们均匀地遍布于时空之中。所以当四禅天神于自己的禅定中转而修行“十遍一切处观”时(一种禅定的修行法门),例如修蓝色的一切处观,当他坐观蓝色遍处一切时,在他的境界里整个色界宇宙就都会变成净一色的蓝色。由于“四禅”的粒子是极为细微的,所以佛教称之为“净色”。因此,即使到了“四禅”,宇宙还是时、空、心识、能的组合,只是比较细微而已。

总结“色界禅定”的正确见解:

“初禅”离五盖,离昏沉、掉举、嗔心、淫欲心、疑心。有觉有观、有喜、有乐、一心在定。

“二禅”离觉观,离“初禅”的觉观,无觉无观。有四支:内净、喜、乐、定。

“三禅”离喜,离“二禅”的喜。有四支:行舍、正念、正慧、乐、定。

“四禅”离乐,离“三禅”之乐,出入息断。有四支: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生根活佛

生根活佛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根活佛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根活佛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根活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