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什么就看到了什么,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
一切唯心造
一念心的千差万别
如果说,
智商是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情商是如何与他人相处,
那么心态就是您以什么样的方式
与自己共处。
世界上的心理学家也已证实:
一个人内心的幸福快乐
不是看他的双商如何,
而在于他对自身心理的暗示、干预的能力。
今天,
我们就以古代禅师们的例子
来探讨一下这种普遍而又神奇的力量:
心想什么,就看到了什么
在唐朝时期,有位新罗国的元晓和尚十分仰慕玄奘大师,想要远赴长安拜谒求法。
途中某日,天色已晚,他赶路到饥渴难忍,此时四周森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楚,他只好摸黑听着附近的水声捧起来喝了口,当下内心里觉得十分舒畅,身上的疲乏也消失了,不由感慨:“这简直是我此生喝过最甘美的水!”随后,便心满意足地躺下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想再次取水时,因为天光已经明亮,他猛然看见水深处有一具骷髅浸泡着,尸骸上似乎还挂着残缺的衣衫,小虫们稠结其上不断蠕动、啃噬着,“啊?!”
他这才意识到,“原来昨晚我喝的是这腐水…!”不禁一阵恶心,连声作呕。
但在惆怅间又心想:“水还是昨晚的水,为什么我的心如此不同呢?”
原来,因为是对水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才使得自己的反应也截然不同了,欢喜与厌恶仅在一念之间。
他当下领悟到:“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龛坟不二。”
由一念心的千差万别,就能分别造出不同的感受和境界,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正如《地藏经·觉林菩萨偈》有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既然主宰我们的世界不出自己的心,那么在任何对境前平静面对、不偏执好恶便是处世的必备法宝,因为外在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唯“仁者心动”——而当进入内心清净的世界,外在的烦恼便打扰不到了。
佛教慧日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慧日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慧日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