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三)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县),故世称“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制定了一套系统而严谨的善于禅院事务管理的戒律清规,为禅寺首创法制,世称“百丈清规”,天下丛林无不奉行,为禅宗史上划时代之功绩。自此,后世便有了“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说法。

百丈禅师著有《丛林要则二十条》,全面论述了丛林建设、学习修行、待人接物、看待世事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二十条丛林要则是古往今来各大丛林中所奉行的警语,因其简洁易懂而受到历代佛弟子的喜爱。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处世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七、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在丛林中,迎来送往是必不可少的应酬接待,特别是对那些担任寺院知客职务的接待僧人来说。

对待客人谨慎稳重,常会给人谦虚有礼的感觉,这样会使来寺的宾客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热情。

这既是丛林中任职的要求,也是修行的必要磨砺。一方面,交往应酬的确会对修行产生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它也是藉境炼心的最佳道场。

佛弟子也唯有经过很多学修磨练,才能通达世事,理事圆融,为人处世老成持重,才会深孚众望。

如此领众学修,可为师表;管理寺院,可为良才。丛林中多有如此师表、良才,为常住四众之福祉,亦为道场兴旺之气象。所以,百丈禅师说,“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八、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这是丛林中最常用的一句话,旨在警示那些在各大丛林中担任执事的僧人,一定要踏踏实实为常住服务。

看待一个执事是否对丛林和僧众有功,关键要看他做事是不是尽心。执事是大众推选出来的,应当能够为大众利益着想,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常住的发展尽心尽力。

如果一个执事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他不仅不会得到大众的拥护和尊敬,而且还要承担敷衍塞责的果报。

对应到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凡事只要尽心尽力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可以问心无愧。

工作中你尽心了,即使未能完成任务,领导也不会责怪你;家事你尽心了,即使没达到理想状态,家人也不会埋怨你;处理问题你尽心了,即使不能圆满,当事人也不会迁怒你……只要你真诚地用心去做了,就是“有功”。



九、语言以减少为直截


中国有句俗话“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意思是说,人生的很多灾祸都是因口舌引起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吃不净的东西引起的。

“是非只因多开口”,我们都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说话很多,而又口无遮拦,那么他说出的话很多都是是非之语,这些是非话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还会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佛经中说,言多有四过:一、言多必失,患得患失。二、无意中伤及他人。三、坏己德行。四、人天不喜近。百丈禅师正是看到了多言对人的危害,因而劝人要减少语言。

父母带给我们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要多听,多看,少说。

民间也常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少说话,说好话。

为了避免语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当在平日生活中做到可说可不说的话尽量不说,必须说的话则直截了当地说,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谈,禁止空话、废话,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节省说者与听者双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说话如此,作文亦应如此,均以直接、精炼为佳。



十、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长与年幼、长辈与晚辈、老师与学生之间,既要讲规矩,又要慈悲谦和,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

一个人对待师长要尊敬,要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对于师长教诫呵责,要虚心接受。

师长以慈悲心,行方便事,成就自己道心戒行,当作感恩想,不得还逆语。

同样地,师长对待年幼之人,也应当关心爱护。人都有一种私心,都知道关心自己的孩子,而对别人的孩子漠不关心。

而真正的尊老爱幼应当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广胸怀。

师长慈言爱语教导,弟子好学知礼尊长,这不仅是长幼双方交流的技巧,亦是彼此修身进德的基础。


欢迎继续关注百丈禅师的《丛林要则二十条》系列分享。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云台海会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云台海会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云台海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