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五)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县),故世称“百丈禅师”。
百丈禅师制定了一套系统而严谨的善于禅院事务管理的戒律清规,为禅寺首创法制,世称“百丈清规”,天下丛林无不奉行,为禅宗史上划时代之功绩。自此,后世便有了“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的说法。
百丈禅师著有《丛林要则二十条》,全面论述了丛林建设、学习修行、待人接物、看待世事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二十条丛林要则是古往今来各大丛林中所奉行的警语,因其简洁易懂而受到历代佛弟子的喜爱。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
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
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
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处世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十五、待客以至诚为供养
自古以来,无论世出世间法,都主张待客要热情。僧家的待客之道,就是平等、至诚,不需要什么排场讲究,而是于平淡、诚朴之间见真情。
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持有一颗朴实、坦诚的心,这样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下,都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就是第一供养,第一待客之道。
百丈禅师也主张待客要以诚为本,以诚心待人,客人会感觉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热情与欢迎,使他们能够感觉到丛林待客的温暖,这对他们为人处世也是种无言的教育。
十六、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耆旧是指年高望重的修行者。百丈禅师认为,一所寺院的庄严与否,要看其中是否住有有德有望、有修有证的“老修行”大德,而不是看其是否有富丽堂皇的山门、殿堂等建筑。
庄严不在外表,要看内在。
中国古谚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丛林中也是如此,由于德尊博学的长老不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修行方面他们也有很多修行经验给大众以借鉴,令大众出离生死,同证无上菩提。
试看古德开山前,或穴居岩洞,或栖居简陋茅篷,但参学者却如水赴壑 he般云集追随,使此处终成大丛林寺院,此可谓真正庄严道场。
因此,在丛林之中,应当选用年高而又有德才的人担任领导人,这样不仅可以将道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能够使丛林的德泽普被,道风远播,摄引后学,令人向往。
十七、凡事以预立为不劳
《中庸》有语云:“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即是说能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做事就容易成功,若无准备就无把握。
可见,凡事做周密的计划,不仅可以少出偏差,而且还能够步步稳扎稳打,取得事业的成功。
百丈禅师认为,凡事先提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临事时就不会慌张忙乱而辛苦奔劳,从容应对,事情也容易完成。
所以,要学会于平常时多下功夫,不要“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
十八、处世以谦恭为有理
在处世态度上,百丈禅师主张应当以谦恭的态度来待人。谦恭的态度是一个人赢得别人尊重的基本品格。
在这个尘世上,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虚华浮夸,骄傲自满的人。
先秦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就特别主张以温和的态度,善良的行为,谦恭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因此,他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印光大师在法语中也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这都表明了他们谦恭待人的态度。
一个人不管有多高的地位和学问,都应当谦虚待人,这不仅是一个具有涵养的表现,而且也能使人受到你良好品质的影响,从而也能够变得谦虚谨慎。
十九、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幸事件的侵扰。
且不说像地震海啸那样的天灾,就是一般的遇险也往往会使一个人不知所措,以至于失去解救险情的最佳时机。
所以百丈禅师劝人在遇到险境时应当保持镇定,心不惑乱,这样才有可能急中生智,使自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不仅如此,“定”为佛法三学之一,定力是修行者的功夫标准之一,也是个人心态素养的表现。
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定力,就要看其日常行为是否 沉着稳重,看其遇到危险时 能否冷静应对而不慌乱。
具有了如此定力,才能在生活中淡定从容,任何时候都能一心不乱,正念分明。
二十、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禅师还认为,慈悲心是一个佛教信徒应该具有的基本品格。
慈悲具有五德:一、拔苦予乐;二、诸佛护念,龙天爱戴;三、令众生生起信愿行;四、为有情所依怙;五、佛道之根本。
《大日经》云:“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慈悲济世”是佛教的根本主旨,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感恩、付出、不图回报,以大慈大悲之心,帮助、救护一切众生,这是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具有慈悲心的人,当他们看到受苦的人,会发自内心的怜悯他们的疾苦,并会尽己所能地、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如此以慈悲心为根本来做事,才会得到龙天的护佑。
从以上对百丈禅师丛林要则的解读可以看出,百丈禅师对丛林建设、学习修行、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为大众指明了一条修身养德的光明之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恩您的收听,祝您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