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度夏之道 | 还在“度夏如年”?不如学学古人的避暑奇招


估计好多人都认为,夏天这么热,喝点冷饮、冰啤酒解解暑,在房间里吹着空调,大汗淋漓冲个冷水澡,才是最惬意的事儿。很多人都是这么过夏天的吧。

 

实际上,夏季人体毛孔呈开放状态,易受到冷风、邪气侵扰,导致体弱多病。所以夏天要“热着过”,才是正确的选择。

 



古人是如何度夏的呢?

 

古人与我们现代人一样,把夏天过的丰富多彩,而且也跟我们一样,视夏季养生为重,认为如果不注重养生,很可能秋冬生百病。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属午火,克金;六月属未土,克水。所以,夏天心火旺,而“肺”金和“肾”水易不足。身体不好的人,过了一个暑天,会感觉身体更虚了......


那如何平安度夏呢?古人强调要清心寡欲、夜卧早起。

明《丹溪心法》:人于夏月必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尔。

明《檐曝偶谈》:夏至节嗜欲,冬至禁嗜欲。

那我们普通人在夏季的休闲时间里,也应尽量挑一些可以静心的小活动来充实自己,如茶道、香道、花道、手工编织、绘画、阅读、抄经、对弈、弹琴等等。清心寡欲,才不至于消耗更多的气血。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1
流一身汗,少吹贼风

 

什么是贼风?现在最大的贼风就是空调风和风扇风。山区里最硬的贼风就是过堂风。从古至今,在夏季受了贼风导致面瘫的男女老幼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会突发中风导致偏瘫。

明《遵生八笺》: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蹇涩,四肢瘫痪。年壮不觉为害,亦种病根。气衰之人,如桴鼓应响矣。酷暑尤宜思之。

体虚之人,一定要躲避贼风,尤其是寒冷刺骨的空调风。一旦得了“空调病”,赶紧调理也可无碍,久拖则成重疾。

古语有个说法,叫“冬不炉,夏不扇”。

 

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夏天不要一个劲儿的扇扇子吹空调,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人本身就是要顺天时,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体验炎热的考验,让身体多出出汗。

 

而如今我们夏天空调,冬天暖气,太舒适了,身体迟早会出毛病。

 

所以,夏天就应该让自己大汗淋漓,身体才痛快!

 

 

2
喝热茶,少喝冷饮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爱好那一口凉爽的冷饮,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激凌等。


远在唐代,人们就已经会用蔗糖水制作“冰棍”了。宋朝的冷饮非常丰富,到了夏天,除了能喝到冷酒,还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并且已有了刨冰。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远在古代,已经有人提出了不可贪“冷饮”的建议了: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不可打碎食之。入腹,冷热相搏成疾。——元《三元延寿参赞书》

意思是不过度贪凉,只用冰块传给食物一些冷气即可,不可直接入腹,否则冷热相搏容易生病。温暖为腹部的正气,下元虚弱的人,若吃了透心凉的食物,多成寒泄,大伤真气,很难复原。

“夏日伏阴在内,热食得有微汗妙”。夏天最好吃让人微汗的热食,尤其是早晨,既可以出汗透表,又不至于出大汗伤阴。

不少的年轻人夏天喜欢喝冰饮,其实较解渴的是热茶;尤其是一些清醇的名茶。

 

中国古代民间人士早已懂得以热茶解暑,用来散发内部体热。

 

通常饮热茶后,皮肤便慢慢发汗,而发汗能帮助体内热量散发;换言之,热量随即缓缓排出。

 

但饮冰冷饮品,则热量较难在短时间内挥发,仍困于体内,只是口腔和食物短暂时间觉得冰凉而已,未几又会觉热。

 

而人饮热茶后,毛细管扩张,汗孔自开;而又不会像冷饮般刺激肠胃和气管。

 

不过,茶不可过烫,否则伤害舌头、口腔、咽喉和食道,对肠胃亦无益。

 

故最好稍微等候它降至摄氏80度以下才慢慢喝下。


  

3
热水泡脚,少冷水冲澡

 

夏季“热养”不如多用热水泡脚。

 

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

 

而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民间有谚语,“夏天泡脚,暑湿可祛”,说的就是这个理。

 

泡脚时最好选择较深的木桶。再就是水温,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以40度为好。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免水温下降。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运行通畅,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修复身体细胞。

 

另外,洗澡也要用热水,常洗热水澡可以将身上的汗液冲洗一遍,使毛囊及皮肤保持清洁。

 

还可使皮肤透气,加快皮肤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促进新陈代谢。

 

使皮肤各部分获得营养,并加快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

 

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另外,洗后用热毛巾擦脸擦身,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到凉意和舒适。


4
多吃姜,少吃凉菜

 

夏季很多人通过吃凉菜解热气,更有甚者还把凉菜放到冰箱里冻一冻再吃。这其实大错特错,吃凉菜与喝冷饮一样,耗伤脾胃,不如多喝点生姜红糖水。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调以适量红糖,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5
注意腰、足、背保暖,少穿露脐装

在夏天,女性更需要“热养”。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避免受凉。

 

因此,夏日里女性要注意腰、腹、腿足及后背的保温。

 

建议换上平常的夏装即可,不可追求标新立异而总穿露脐装。

 




夏日养生禁忌
  
1
大量吃冷食

 

炎炎夏日,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就是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

 

很多人因天气炎热不想吃饭,常捧着一大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主食。

 

殊不知西瓜性偏寒,吃的越多,对人体阳气的耗损越大。

 

中医专家说,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

 

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严重地伤害人的阳气。

  

2
休息太贪凉

 

每到酷暑时节,晚上纳凉时很多人喜欢光着膀子四处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在地上铺个凉席睡觉。

 

这些行为很常见,有很多人也就这么干。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

 

因为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睡觉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

 

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之气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3
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锻炼出汗后,不能立即洗冷水澡。

 

因为夏天气温高,锻炼时身体产热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及皮肤血管扩张是身体散热的重要途径。

 

锻炼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

 

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

 

另外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进入体内。还有,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否则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4
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

 

酷暑难耐的夏季,我们经常发现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吃完食物后可能立马就会出现肠胃不舒服的情况,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

 

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更易受凉。

 

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般青壮年体质较好,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抵抗力相对较低,易受到“寒邪”之气侵扰。

 

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更容易受到“寒邪”、“湿气”的侵扰。

 

因此,体质较弱、阳气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如果万不得已出现了上述不宜的行为,一定要内用温热的饮食,让身体出汗,帮助身体带走体内的寒湿之邪。

红糖姜茶


进入微商城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居士亭

居士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居士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居士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居士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