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四十四句: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二《新序》。
赵简子走上一条崎岖的羊肠山路,群臣都下车光着膀子帮他推车,只有虎会不帮忙,自己扛着戟,还唱着歌。赵简子很不高兴地说:“群臣都来帮助推车,而虎会你单单扛着一枝戟,还唱着歌。身为人臣,侮辱了君主,该当何罪?”虎会回答道:“作为人臣,侮辱了他的君主,罪过是死而又死。”赵简子就问:“什么叫死而又死?”虎会答道:“首先罪臣自己被处死,然后他的妻子和儿女也受到牵连,也被处死,这叫死而又死。”虎会接着说:“君主已经听到了臣子侮辱君主的下场了,还想听一听人君侮辱臣子的结果吗?”赵简子说:“那是什么结果?”虎会说:“君主侮辱他的臣子,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为他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就不会为他出使其他的国家,勇敢善战的人也不会为他去作战。有智慧的人不为他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能言善辩的人不为他出使别的国家,国家的外交关系搞不好;勇敢的人不为他去作战,边境就会受到侵犯。”赵简子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拜虎会为上客,对他非常敬重。赵简子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并非偶然,与他对待贤士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四十五句: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四《潜夫论》。意思是说,国家之所以能治理得好,是因为君主英明;而国家之所以败乱,是因为君主昏庸。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君主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所以,君主内心通达、广听兼纳,圣德就会日渐扩大;偏信奸佞之言,昏庸愚昧就会与日俱增。
可见,为政之道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国家能治理好是一个结果,根源就在于国君英明。国家之所以败乱,是因为“君暗”,也就是君主昏庸。“君之所以明者”,是因为他“兼听”,就是能够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能够客观地了解各种情况,这样就不至于误下判断。而君主的昏庸最主要的就是偏听、偏信。“是故人君通必兼听”,这个“必”作“心”字,君主的圣心通达,就是因为他能广听兼纳,这样他的德行也日益提升、扩大,这样可以做到“德日进,过日少”。“庸说偏信”,就是偏听、偏信奸佞之言、一面之词,这样君主的昏庸、愚昧就愈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