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的方便与究竟
缘起无我,一切法空,这个慧叫空慧。如果执在实有里面,那是会产生我执的,不可能跟空慧相应,念佛也要体证到空无我才能解脱。
刚开始持念佛号是方便,最后一定要跟慧相应才能证果,这个慧就是般若空慧,要注意。如果我们今天不知道念佛是方便,那你就执著在实有一个我要到那里去,那不叫空慧相应。
所以有人问我:那念佛能不能解脱?我说:可以啊!问题是你念佛要跟缘起相应,跟空相应,跟明相应,那你还是可以解脱的。所以方便是方便,究竟是究竟,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其实念佛法门(净土思想)的源流是很早很早就有了,在六念法门以后就有了,到大乘佛法的时候就发展非常快,《法华经》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异方便』是特殊的方便:『念佛』的因行而形成菩萨的六度大行。怀念佛陀过去生的种种因缘来行菩萨道的因缘,而形成后期菩萨道的发展就是六度万行。慢慢的发展成造佛舍利塔,(西元一世纪起)造佛像,念佛的功德发展到变成念佛的名号,这个都是释尊的时代是没有的。
念佛是让你先相信、安慰、信仰,慢慢的,你的信肯定了,愿力也明白了,智慧也慢慢发展了,这时再把你引入正常的菩萨道。所以有人不了解,以为我在反对某一个法门。我不反对某一个法门,主要让你明白那个法门的正当理念,让你明白方便有方便的部分,后面还是要真正引入正常菩萨道的。
念佛法门只要跟法相应,还是可以解脱的,所以说此可浅可深。浅的部分是给众生一种安慰,能够去除恐惧,深的部分能与法相应而得解脱。
真正的六念法门的念佛,佛陀讲得很清楚,有的在家人出外经商,旅行在荒郊野外会产生恐惧,此时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德行就能产生信心而得到安慰,就可以去除恐惧。
但是到后来不再是念佛的功德,而是观想念佛,念佛的相好庄严。依此念佛三昧的定境,而理会出『是心作佛』,『三界唯心』。出定以后呢?他就体会到:佛没有来,我也没有去,原来是唯心所现。注意听,很重要!为什么这时才体会到唯心所现呢?因为定境中现出来了,是由於心灵意识的观想集中而显现的像,但是一出定,那个佛像就不见了,可见是唯心所现,而体会到佛既没有来,我也没有去。
知道唯心所现就知道所现的像是虚幻非实的,才体会到原来是心灵想像专注定力而显现的像而已,这才悟入唯心所现。既然是唯心所现,那么就可以体会如幻非实。
“念佛观,在佛法的演化中,是有最深远影响的”!如果我们把法的根本都学会了解后,就知道真正的佛法是要我们受用的,是要我们解脱的,而我们要重视把握的应该在什么地方,这个根本意趣是有差别的。表面上信佛、拜佛、念佛、修行,其实并没有把真正的原因搞清楚,你如何解决生死大苦?
我们现在有很多法门,有的从信入的,有的从悲入的,有的从慧入的,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众生不同,根性不同,不得不用这个方便,没有方便也不行,不是佛法故意讲这么复杂,众生根性确实是不一样:有的年纪比较大,你和他讲很深的法,他听不进去,你叫他念佛,信仰信心虔诚敬爱,他身心也可以自在,也可以欢喜;有的人教育很高,学识很高,你叫他这样信,他信不进去,他要问为什么,你不和他说明原因而叫他盲信,他不会听你的,智识上你要使他满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条件不同,必定有这些适应,因此经典也是有偏重的。我们看到很多经典会觉得这个经典与那个经典主题好像不太一样,其实他劝发的对象是有别的。
就像大乘佛法的几位大菩萨,如文殊菩萨是重智慧的,智慧很高;观世音菩萨是重慈悲的,悲心很大;地藏王菩萨重愿力,愿力很大。我们总不能说文殊菩萨没有悲心,观世音菩萨没有智慧,地藏王菩萨只有愿啊!
我们真正要学法,这些都要具备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五个菩萨代表的是注重某一个特质,是一种代表性,五尊菩萨合起来就是佛陀的智慧德行威力慈悲,所以这是为了彰显某一种功能的一种代表性,如果要解脱成佛任何一边都不可缺少,这五位菩萨的特质都是需要的。只是在修学的过程中,由於我们根性和条件的不同,与哪一位菩萨比较接近的,就从那里切入,而真正要行菩萨道至圆满成佛,那是缺一不可的,都要学习的,只是学习的先后与自己的根性有关而已。
所以说发菩提心、菩提愿,大乘与小乘不同的地方在于悲心的不同,这个大悲愿也是主要条件。最重要还是般若的智慧,没有般若的智慧,没有一个能解脱的!无所得为方便就是指般若空慧,这三个缺一都不可,真正要修菩萨行这三个都要圆满。“菩萨大行的开展,一则是佛弟子念佛的因行,而发心修学;一则是适应世间,悲念世间而发心”。
佛法的本意是为了解脱,解脱於三界束缚的轮回生死,但到后来发展到念佛是要往生净土,不然就是希望我们这一生能得到利益,消灾、治病、延寿,目的变成在这里现生的利益。现在所看到的一般的宗教形态就是这样,看我们所有的信仰所求所拜的目的是什么?希望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有病快点好,没病还能长寿,孩子乖一点,大学都考到第一志愿。而真正的佛法目的是在这里吗?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根本问题,即使求得了很多财,身体健康到一百二十岁,孩子都有了地位,你能解决最后所要面对的老、病、死的问题吗?你知道来生会是什么样?这一生再得意,下一生不见得。
佛法讲的是生死轮回的大苦,那种生死相续轮回不断才是真正的大苦,我们要解决的是这个。但到大乘佛法以后的发展,念佛念到变成求生净土,现在不要说到底有没有实在的净土,就算有,就算你能去,我不是讲过吗,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天一夜相当于人间的一劫,而且九品往生中的最快的上品上生还要一日一夜才能花开见佛,但据我所知,我还没有看到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如果是一般的往生到那里是无量的时间都在那边学,学到那一天成佛了,那人间是几劫?人间的一劫是一个太阳系的成住坏空,那待到无量劫后如何在人间行菩萨道?这样到底是逃避求安稳,还是真正的在行菩萨道?真正的大乘佛法讲的是缘苦众生而行菩萨道,我们真的要深深的去抉择啊!真正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为自已安稳的。
所以念佛法门确当就是方便,知道是方便你就不会落在以为是实在的,那你就不会执着颠倒了。譬如说有的年纪很大了,八九十岁了,过去因为教育不普遍,也没有受什么教育,身体也不好,他一向念佛也安安心心有所依靠。你却和他说:你这个是不了义,你要研究中观第一义谛。这样确当吗?我认为这个不确当,你这样一破,他两边都摸不着手,甚至对原来还有一点信心的东西也失去兴趣,失去了信心,不是害了他吗?他不可能了解第一义谛的。所以当我们知道用的只是针对某一种根性不得已的方便,那就不会执着了。
有人以为我在破除念佛法门,我说:你错了,我不会破除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也是我们佛教很好的法门之一,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对某些人如何善巧引导,最后如何让他明白第一义,这个都是过程,并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有人就问我,那念佛法门能不能成就?我说当然能成就,问题是你懂不懂成就的方法而已。念佛法门有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最后是无相念佛,我告诉你:无相念佛你就解脱了。
问题是现在开示念佛法门,有没有真正让人家明白真正的无相念佛?不了解缘起正见,不了解空义能无相念佛吗?我们建立了缘起的正见,明白了真正的大乘空义,念佛也一样可以悟无生的,这叫无相念佛。
所以要明白,我不是反对念佛法门,这都是误解。只要你知道善巧方便,然后引向究竟,没有一个法门不能用的。
譬如说社会上每个行业不同,我不会说什么行业能成佛,什么行业不能成佛,什么行业是究竟,什么行业是方便。如果懂得法就在他的行业上,就在现在他身心所处的那个空间中,你如何去善于引导他,在那样的身心状态下如何去体会真相悟入实相都可以成就的。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现在的身心状态,不管你有没有钱,只要你能把这个正见建立了,在现有的基础上,人人都可以见法解脱的。如果明白了这个,那你就知道法本来是平等的,人人机会也是平等的,就不会执着在某一宗派某一个法门理论而已。
我们都在说:过去是正法时期,后来是像法时期,现在是末法时期,民间的流传往往这样讲、那样讲,大家都以为就是真的了。这样的判断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又是谁来设定的?什么叫末法时期?正法不见就是末法。请问:如果佛弟子知道是末法了,难道就真的甘愿跳进末法里吗?就让这个法末了吗?为什么会末法?我们不抉择不宣扬正法,而且不行持正法,才会进入所谓的末法呀!
前几天有一些居士来问我就是这个问题,他们住在东部花莲一带,那边有一些法师也在宏扬这个理论:我们末法时期所有的经典都会不见,所有的理论都会不见,最后只有剩下一本经典,是哪一本你们就知道了。什么法门都没有了,最后只有一句佛号,其他都不用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末法了,你看这样的思想影响有多深!
其实法门是无量的,不会灭的,不可能只剩下一句佛号,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从佛教思想的演化中,探求人间佛教的依据”。
行菩萨道目的是在利益一切众生,“我生生世世来这个人间,为的是度众生,利益众生”。但要利益到什么程度?把他度到什么阶段叫度?叫他拜一拜、念念佛就度了吗?《金刚经》说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就是真正的目标,还是为了让他们解脱――无余涅槃,那是超越生死轮回的,这才是最后的目标。
生生世世愿意来行菩萨道,是因为众生没有度尽,我的愿就不了,如此辛苦地度化众生,还是要度到众生没有苦,这个愿非常大。如果目标不是让每个众生解脱,哪里是真正的度化呢?他身体不好,给一点医药;经济困难,三点半跑不过去,先帮他一把,这样也是帮忙也是度。但这样能解决什么事情?
所以我们要明白,真正的度化是在哪里?让你真的能解脱,这才是真正的究竟目的。千万不要说阿罗汉自了,他能自了,你能真正的了吗?不要因为嘴上挂着“大乘”两个字,以为自己就很伟大,其实你能“了”吗?
所以我常讲,即使大乘菩萨生生世世再来还要有本钱实力的,不是凭嘴上说要来就能来,哪有这么简单!八地菩萨其实和阿罗汉是一样的,八地菩萨悟无生法忍,是见法性的,才能够真的自由自在的来来去去,才有这个资格,他的发心发愿力量是相当大。这还是建立在解脱道的基础上。
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和阿罗汉的见法性空寂是一样的,并没有不同,在法上一定是同样的发心,不同的是阿罗汉认为没事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但菩萨不会说所作已办,他认为还有没有办的――众生还没了,差别在发心不同而已,不是所体会的法有不同,这一点要再三的谈。
所以我们生生世世来行菩萨道还要有本钱――见法受用,你要知道生死如幻,就不怕了;知道涅槃也如幻,你也不入了。如果没有见法,你能安心自在吗?你真的能生生世世要来就来吗?这些都是问题,所以大乘小乘在基本上的法上是没有不同的,不要乱批评。解脱和慈悲不是两回事,解脱者自然会慈悲的,一个没有慈悲的人说自己已经解脱了,谁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