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谤他,就会像坐在被灰覆盖的火上,过一会儿就燃起来了,相当危险!

如今许多人对已得过法的上师,经常议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包括在网上的各种言词,让人听了都特别害怕。其实,这样做对你自身非常不利。很多大成就者的密意,也许你终生都看不出来,直到死还认为他是坏人,结果他却真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所以,我们对上师理应观清净心,尽量少说过失。

尤其是跟一位上师时间久了,就会把他看作普通朋友一般,将其很多行为都观为过失,这即是所谓的“久伴于佛亦见过”。意思是说,就算是佛陀,也会有人去见他的过失。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功德圆满、一切过失断除的,唯有佛陀一人,但是没有信心、具有邪见者,即使跟佛陀共住共睡,也会觉得他没什么了不起,就像善星比丘一样。


善星比丘,有些经论说是佛陀的兄弟,而汉地《法华玄赞》中说是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如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耶,三罗睺。”《涅槃经》亦云:“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不管怎么样,反正善星比丘这么一个人确实存在,而且是佛陀的亲戚。他当时对佛陀的言行举止不仅不生信心,反而经常无端诽谤。

关于他的行为,《大般涅槃经》33卷中描写了很多,让人看了有点啼笑皆非。比如说,一次佛陀在晚上为帝释天传法,善星比丘因为是侍者,必须承侍佛陀就寝后,自己才能休息。他一直在那儿打瞌睡,很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太长。

当时王舍城有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就会吓唬道:“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此事,就恐吓佛说:“世尊,快去禅堂歇息吧,不然薄拘罗鬼要来抓您了!”佛陀回答:“痴人,你不知道佛已断除了四魔,是无所惧的吗?”帝释天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后,对善星比丘的愚痴惊讶不已。


还有一次,有个异教徒叫苦得,他不承认因果,常对人宣扬:“烦恼是无因无缘产生的,解脱也是无因无缘产生的。”善星听了又非常赞成,立刻禀告佛说:“世尊,世上如有阿罗汉,那苦得正是最殊胜的阿罗汉。”

佛陀回答:“苦得不是阿罗汉。他连什么是阿罗汉都不知道。”

善星问:“您不是阿罗汉吗?怎么阿罗汉也会对阿罗汉生嫉妒心?”

佛陀说:“我不是生嫉妒心,只有你才有这种邪见。苦得根本不是阿罗汉,再过七天他会腹痛而死,死后投生为食吐鬼,尸体被同学抬到尸陀林中。落到这种下场,很明显他不是阿罗汉。”

听了佛的预言,善星赶紧跑到苦得那儿告诉他,并说:“您一定要注意啊,千万不要被佛言中了,要想办法让佛落个妄语罪。”苦得听后便在六天中不饮不食,到了第七天,实在忍不住就吃了黑蜜,喝了点冷水,结果腹痛而死。


善星听说这个消息后,匆匆赶到尸陀林去,见苦得的尸体旁真有一个食吐鬼。善星提心吊胆地问:“大德,您死了吗?”“死了。”
“怎么死的呢?”“腹痛死的。”
“谁把尸体送来的?”“我同学送来的。”
“您现在投胎转生为什么?”“食吐鬼。”
食吐鬼继续说:“善星,你不要对佛起邪见。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你为什么不信呢?假如世上有人不信佛语,将来也会落得我这样的下场。”尽管如此,善星对佛的邪见仍没有消除。


善星在二十四年中当佛的侍者,对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可是他将佛的一切行为都看成了欺诳之举,对佛连芝麻许的功德也看不到,并认为:“除了我没有佛的一寻光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而且我在智慧方面远远超胜,不应该给佛当侍者。”生起这种邪分别念后,他对佛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不为仆。”说完就扬长而去。

当时,阿难问佛陀:“善星将来会转生到何处?”

佛陀告诉他:“善星现在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投生为饿鬼。”

阿难来到善星跟前,将佛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善星暗想:“有时候他的谎话也可能成真,不管怎么样,这七天中我还是要谨慎,等七天过后我再好好羞辱他。”于是他在六天当中水米未进。到了第七天早晨,他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喝了一口水,没想到水未消化而气绝身亡,死后在花园中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


现如今,也有不少像善星一样的弟子,依止上师的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恶念。我曾见过有些人,刚开始对上师很有信心,但后来听信别人诽谤,自己的信心慢慢就退了,觉得“我在你身边做事好多年,现在不愿意继续呆了”,离开时也认为自己胜过了上师,并将所了解的许多事在世人面前毁谤,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

其实作为有智慧的弟子,不会盲目地跟着愚者。根登群佩就有个格言说:“愚者虽不会跟随我,但我也不要跟着愚者跑,这是智者的第一个誓言。纵遇命难也不要舍弃。”这是大智者的语言,我觉得里面有很甚深的意义。我们具有智慧的人,不要跟随世间愚人;而愚痴之人能不能跟随我们呢?也很困难,他们就算暂时依止了智者,但时间长了以后,也总会离开的。可见,智者的路和愚者的路完全不同。

《萨迦格言》也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所以,有智慧的人万万不要学愚者舍弃上师、诽谤上师,一旦将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就要在心里谴责自己:“这绝对是我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


刚才也讲了,以外在行为去衡量内心境界,是很容易出错的。《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中还讲过一个重胜王,他虽然已得圣果,但为了度化某女人,而示现与其同床,令其发起了无上道心。

所以,我们无法了知别人境界的话,不能依靠外相去揣测。《十住毗婆沙论》也说:“若以外量内,而生轻贱心,败身及善根,命终堕恶道。”记得《亲友书》曾讲过四种人,其中一种就是内成熟而外不熟。就像有些大成就者,虽然已获得解脱,但有时因度化众生的需要,示现的行为看似不如法,实际上却能成熟众生的善根。

故作为弟子,在依止上师时应如《功德藏》所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自己的心尚未调伏之前,若以迷乱的错误观念观察上师,则会有无量过失。就如同善星比丘,尽管精通十二部经典,却以自己的劣见观察上师过失,最终堕入恶趣当中。所以,我们要善加思维上师的功德,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应意识到是着魔了,要马上忏悔。


假如上师表面上对你发脾气,似乎特别不高兴,你也切切不可气急败坏,觉得上师特别偏心、处理不公。(现在有很多这种人,对外道倒是很起信心,对上师却常生邪见,这也是前世的业障吧,没办法。)这时候,你应当这样想:“上师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种过失,才如此责骂我。上师观察到以严厉呵责方式调伏我的时机已到,才这样进行调化的。”然后等上师心平气和了,再到上师面前忏悔。不然,倘若上师正在气头上,你忏悔了也不一定接受。

依止上师的时候,这些方法确实很重要。以前我还没正式依止上师时,对此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在一生中不管遇到哪个法师,我都会以最大的恭敬心和清净心去依止。

在此过程中,自己无意中肯定犯了很多错,但即便如此,还是尽心尽力地依止,从来没有像现在学生对老师不恭敬一样,把上师当成是普通人。对很多世间人来说,在跟上级打交道时,高兴时可以一起合作,不高兴时就可以诽谤,甚至刁难、威胁也无所谓。但佛教中不能这样,就算你对“人”没有感觉,对“法”也要有感恩之心。因此,我们对所有上师都要恭敬,这一点非常重要。


尤其上师示现忿怒相时,自己一定不能生邪见。《功德藏》中也说:“倘若上师现忿怒,见己过失呵责调,时机成熟应忏悔,如是智者不着魔。”上师在发脾气时,我们应意识到是自己刚强难化,上师以寂静的方式无法调伏,故才会严厉呵责的,这说明自己得度的机缘成熟了,理应值得高兴。否则,把上师的行为完全当作过失,进而肆意诽谤,那这个人就着魔了。所以,我们要始终视师如佛,千万不要看上师的长短,如《般舟三昧经》云:“当敬善师,不得视师长短。”

退一步说,倘若你实在无法把上师观成佛菩萨,那也要尽量忆念他的法恩。比如我们对父母为什么要恭敬?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生育、养育之恩。同样,给你传授一个偈颂以上的上师,可以长养你的智慧法身,如果你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就应该感激、恭敬上师,对上师起欢喜心。

否则,对上师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传下来的法对你也不会有利,而且成就会遥遥无期。反之,假如你对上师有恭敬心、清净心、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而然会滋润你的相续,你的相续也会与法相应,生起很多证悟的功德。所以,经典中为什么说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原因就在这里。这不像世间上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关系,只要没有针锋相对,对工作没太大影响,二者怎么样都可以。然而佛教中并非如此,上师和弟子之间有种不可言说的缘起,这种缘起牵涉到你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解脱,与你的证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就算你不是为了上师或佛教,仅仅是想到自己将来的成就和命运,也要恭敬善知识!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