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美洲狮等动物纷纷“出街”,原因是“人类活动暂停”
“我在黎明时就被吵醒了,它们的叫声像是被折磨的婴儿,声音还是被麦克风放大过的。”住在南加州东帕萨迪纳的退休检察官凯瑟琳·塔特尔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重新安置行动推迟,这让南加州城镇的孔雀数量激增。如今,这些“滞留”的孔雀已成为了当地人的“心头大患”。
▲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的地盘 图据Getty Images
不仅仅是鸟类,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随着全球人类活动减少,野生动物开始在人类的地盘活跃,如美洲狮在智利街头漫步、野猪在以色列的街道上奔跑、孟买出现成群的火烈鸟……这些对科学家来说,成为了一个谜题:动物的行为真的显著改变了吗?还是被封锁在家的人类更善于观察?
为了解答上述疑问,自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被称为“人类活动暂停”时期,即因控制新冠疫情致全球人类活动空前放缓的复杂后果。然而,结果并不如人预料的那样简单。研究显示,在新冠疫情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自然界的动物同样遭遇了“多面且复杂”的过程,人类活动暂停对它们的影响有弊有利。
孔雀成群结队“逛街”
洛杉矶县不堪其扰,欲立法“镇压”
在美国南加州帕萨迪纳和洛杉矶东北部圣加布里埃尔山谷的城镇里,可以看到数百只在街上自由游荡的孔雀。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行走、站在当地人家的院子里,或是突然降落在某户人家的屋顶上,又或者在人行道上悠闲散步。而被困家中的当地人,不得不整天饱受孔雀刺耳叫声的折磨。
▲孔雀聚集在洛杉矶郡阿卡迪亚植物园附近的住宅草坪上。
与塔特尔一样心烦意乱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这些吵闹的孔雀,让居民间也产生了分歧。
有热心人士认为,看到孔雀是一种福气,它们华丽的羽毛给社区带来了活力。但更多的人却认为孔雀是个“麻烦”,他们指出:孔雀刺耳的求偶声在日出前就把大家吵醒了;孔雀还肆无忌惮地破坏花园、撕毁屋顶板;当雄性孔雀把自己的倒影误认为情敌时,甚至会猛烈地猛啄停在路边的汽车……
“这是我做过的最极端的事情,70%的人讨厌它们,希望它们赶紧离开。但还有30%的人喜欢并珍惜它们。”负责重新安置这些孔雀工作的马克西说。他表示,在重新安置工作暂停期间,一些人试图用自己的汽车碾死孔雀,或是毒死它们,还有人是用霰弹枪向它们射击。
▲洛杉矶县正准备就一项禁止投喂孔雀的措施进行投票。
现在,洛杉矶县监事会终于准备采取正式行动。据《华盛顿邮报》6月6日报道,该监事会可能于本周二就一项“禁止投喂孔雀”的法令进行投票。该措施效仿了附近阿卡迪亚社区的一项法规,违法者将被处以1000美元罚款或6个月监禁。
阿卡迪亚市区改进协会的执行董事唐娜·崔称,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人们的街头生活受到了抑制,导致出街的孔雀数量明显增加,这也是全美各地出现的一种趋势。“街上比较安静,孔雀们就会说:‘嘿,我可以去逛街购物了’,所以我们发现外面的孔雀变多了,还会到处闲逛。”唐娜说。
不过,洛杉矶县县长巴杰尔表示,即使孔雀的情况得到了控制,鸟类引起的麻烦还远未终结。她说,如今当地的野生鹦鹉数量也出现了激增,估计已经翻了两番。
不仅仅是鸟类,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随着人类活动放缓,多种野生动物开始活跃出现在人类的地盘,让大家目睹了一连串“超现实”的场景:如美洲狮在智利的圣地亚哥街头漫步、野猪在以色列海法空旷的街道上奔跑、孟买出现成群的火烈鸟等。
▲野猪在街道上奔跑
对科学家来说,这些场景带亦来了一个谜题:动物的行为真的显著改变了吗?还是被封锁在家的人类更善于观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被称为“人类活动暂停”时期,即与控制新冠疫情有关的全球人类活动空前放缓的复杂后果。
据环保组织奥杜邦协会旗下《奥杜邦》杂志报道,在封锁和社交距离等措施持续的一年多里,科学家们不断试图记录其中的变化。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生态学家迈克尔·施伦普夫认为,理解大自然对人类行为剧变的不同反应至关重要。例如,鸟鸣声实际上可能没有变大。事实上,来自旧金山湾区的一项研究表明,白冠麻雀的叫声还相反降低了几个分贝。但如果没有人潮和喧嚣的活动,它们的叫声可能会听起来更响亮。
▲两只小鹿行走在法国巴黎一条空旷的街道上
当科学家们编织出所有可能的线索来解读动物在人类社会陷入停顿前后的行为时,一个微妙的场景正进入人们的视线。“那些认为一切都会很美好,自然界活动开始复苏,一旦人类被关在家,这一切都会很美好的想法,似乎与事实并不相符。实际上,情况是好坏参半的。”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克里斯蒂安·鲁茨表示。
在欧洲第一个被封锁的国家意大利,研究人员结合了几条数据流,拼凑出了2020年动物行为变化的图景。他们在《生物保护》杂志发表的文中写到,从完整角度看,人类活动暂停期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跨越了“好的、坏的和丑陋的”三个层面。
上述团队还证实,动物们正在移动,经常出没于新的地方。例如,在威尼斯特雷波特蒂半岛海滩上繁殖的环颈鸻,通常对人的存在非常敏感。然而在2020年,这种“害羞”的鸟类却开始沿着异常安静的海岸线散布筑巢地点,并在近年来没有记录的地方产卵。
施伦普夫也发现了证据,当人类不在时,鸟类会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栖息地。施伦普夫正与几位同事一起分析来自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eBird计划的数千份报告。他们的初步发现表明,由于航空旅行的急剧减少,2020年在机场附近出现的鸟类数量比过去要多。
▲火烈鸟攻占孟买城区河道 图据《印度斯坦时报》
除了探索和开发新的栖息地,美国汽车和污染的减少也让野生动物受益。例如,工业污染往往会损害雨燕以及它们捕食昆虫的健康。去年春天,随着意大利北部空气质量的改善,该地区普通雨燕产下的蛋比往年更多。
不过,当人类缺席时,并非每个物种都能受益。
新冠疫情的封锁严重限制了对濒危动物的保护项目和努力:亚马逊森林中外来植物和动物开始不受控入侵,意大利和印度等几个国家的非法狩猎和偷猎的事件可能有所上升。
《奥杜邦》杂志称,在许多情况下,人类活动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后果。在瑞典,研究人员发现,游客可能无意中成为了波罗的海海鸟栖息地的守护者。通常情况下,成群的游客会极大地干扰野生动物,让白尾鹰不敢靠近。但在2020年,由于没有游客,这些猛禽频繁出现在岛屿上,并加剧了海鸦的繁殖,从而导致海鸟产卵减少——被海鸥和乌鸦吃掉的蛋比往年多。
迄今为止的研究都显示,动物能迅速发现并对人类的存在做出反应,而人类活动往往会让它们感到压力。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皮埃尔·勒加纽表示,简单地说,封锁“证实了人为干扰的重要性”。虽然科学家早就认识到动物对人类的存在很敏感,但现在更清楚的是,一些动物适应得很快且充满戏剧性。
【往期回顾】
美国/ 无人机非法进入保护区吓跑燕鸥,3000颗鸟蛋被遗弃
疫情下的人类“禁足”在家,却是动物们难得的和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