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设计】“观音”名号是避讳唐太宗的名字吗




《汉语大词典》解释“观世音"与 “观音"时都有那么一句:“唐避太宗李世民讳,省称观音"这是有待斟酌的。

其一,词典中没有注明避讳说的根据。据陈垣先生《史讳举例》所考,唐制本就“二名不偏讳",如武德九年(626)有“世及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避"之令,显庆五年(660)更有“今后缮写旧典文字,并宜使成,不须随义改易”之诏。所以陈垣先生说:“唐时避讳之法令本宽,而避讳之风尚则甚盛。”看来避讳是写作者自定的。唐代僧人彦悰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个案,他在《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中说:“此经以仪凤四年(679)正月五日,朝散郎行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奉诏译进。时有庙讳、国讳,皆隐而避之,即世尊为圣尊,世界为生界,大势为大趣,救治为救除之类是也。上读讫谓行顗曰:‘既是圣言,不须避讳。’杜时奉诏以正,属有故而寝焉。”(《大正藏》第十九册)唐高宗既有圣言不须避讳的说法,观世音之号当也不必省称。

其二,唐前的佛教典籍,多有 “观音”一词。例如梁僧慧皎的《高僧传》用“观世音"一词的有17处,用“观音'一词的也有7处。若说是后人校改,非慧皎原文,则其校改不彻底叫人怀疑。后秦姚兴为筏提摩多译的《释摩诃衍论》作序时云:“其为教也,于观音中乞眼手之暇,而瞩搜过恒之教门。其为义也,于尸迦中借珠网之功,而曜罗尘数之义理。"(《大正藏》第三十一册)这是讲究对仗工整的句式,不可能为后世所篡改。同期的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卷七(《大正藏》第九册)中更有一段长达520字解释观世音何以得名的偈文,其中用“观世音”3次,用“观音”15次。偈是押韵的文字,也不会被后世随意省略其中字句。

其三,佛典中本就有许多异译词。观世音的异译词甚多,如光世音、观音、观世自在、观自在等。玄奘译的《大唐西域记》卷三对“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菩萨"作注云: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玄奘所见的梵文当是Avalokitesvara一词,由 Avalokita(阿缚卢枳多)及isvara(伊湿伐罗)二词组成,所以他主张“观自在"才是正确的翻译。稍后的澄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说:“湿伐罗,此云自在;若云摄伐多,此云音然梵本之中自有二种不同,故译者随异。"(《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澄观所指的种梵本是Avalokitesvara与Av 0 var,前面的Av 0. ta译为“观"无争议,而后面部分却有二个版本:湿伐罗(is艹a)译为“自在",摄伐多译成“音"。唐前多据由Avalokita与svara所组成的 A词艹a而译,故“观音"更符合原词的意义。然而,据后秦僧肇选的《注维摩诘经》中引鸠摩罗什解释 “观世音菩萨"一词云:“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 (《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此后解释菩萨名号的注疏也很多,如宋法云《法华义记·观世音品》云:“观世音止 ·观世间音声,而度脱之也娑婆世界多以音声为佛事,是故从观世音受名也"据此可知,“观世音"的译法是取菩萨的修行方法与其悲愿而作,并非纯是文字上的意译。

综上所述,“观音"一词是早已有之,与“观世音"一词同时通用,并非是省略之称,更不是为避唐太宗之讳而产生。

向您推荐几个知名的寺院规划设计号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四月踏青!中国最美的34座寺庙,你去过吗?

【免费电子书】《梁思成建筑画》(绝版书籍)

【免费电子书】《陕西佛教艺术》

【寺庙设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

【免费电子书】《观想佛像》

【寺庙设计】寺院和尚是否需要与时俱进

【免费电子书】《佛像鉴定与收藏》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寺庙规划设计

寺庙规划设计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寺庙规划设计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寺庙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寺庙规划设计。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