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的高考作文,看看佛法怎么理解得与失!
得 与 失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关注!
近日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
2021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佛教有句话:“今日之果,皆是昔日之因。”得失之间,皆是因果,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
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短短数语,说明了人生祸福得失的缘由,所以了解“因果”可以助人明了得失、放下得失。
达摩祖师在《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提到:“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就是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禅师浇水时,总是会给向日葵两勺水,旁边的小草半勺水。人们很是不满,询问道:“为什么向日葵就能得到那么多水,就因为它能开花吗?”禅师听了笑道:“小草只需要半勺水,向日葵却需要两勺水啊。”
说罢,禅师指着远处的一颗大树说:“你们看,那颗参天大树需要的,是两桶水。但这些花草谁也比不上树的苦难。因为它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付出了的也就越多。所以大树要为人们遮风避雨,提供丰硕的果实啊。”
人们听完,恍然大悟。上天是公平的,我们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不够,结果搞得自己伤痕累累。其实,我们得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无法用肉眼来判断的。
因果得失,是客观的定律,就像《十七地论》中所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而人这一辈子,有多少得到,自然就会与之相对的失去。我们在得失之间,一切都是因缘即定。
正所谓:福祸相依。得失亦然,而我们所求的得到,也未必是福。因此不必因得到而自满,也不要因失去而低落。
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