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做什么?”“作佛”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大师坐上法座以后,面向在场的一千多人,直接讲了禅宗最甚深的意义。这个偈颂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有些藏传佛教的论典,立誓句可以涵盖全文的重点那样,《六祖坛经》开头的这一偈颂,直接明示禅宗要义,所谓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最甚深的意义,全部包含在此颂当中。

六祖对大众说:菩提的本性或者说如来藏、法身,只不过是众生暂时没有了达而已,实际上它的本体本来清净。在大圆满中,我们也常讲,一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与《法界宝藏论》里的意义完全相同。如果用心来观自己的心,了达心的本性时,当下就可以成佛。按照密宗的说法,是认识心的本性后,即生成佛。

有人说:藏传佛教的即生成佛不合理。其实这种说法不对,为什么呢?汉传佛教中禅宗的思想,非常多地涵盖了藏传佛教中即生成佛的意义。此处也说,只是用心来观心的时候,或者以此推理,观一切万法的时候,就能“直了成佛”,并不是说要拖到下一世、无数劫以后。







通过此偈颂,可以了达禅宗最究竟的思想:通过自心了悟自心的本体。

如《景德传灯录》中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一切佛法,全是依靠自己的心来了悟,除了心以外,再求其他外境的佛是不现实的,根本找不到。《大幻化网》中也有类似的词句,意为本性始终不会改变,菩提心永无垢染。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云:“虚空无垢尚能染,空中鸟迹尚可见,烦恼不染菩提心,自性本来常清净。”虚空也许有被染色的机会,空中飞禽的脚印也许有被见到的时候,(这是假设句,其实绝无可能。)但烦恼永远不可能染污菩提心,我们的自性,本来常自清净。

无上密法大圆满中,一直讲自性清净,六祖在《坛经》中也多次提到了“自性”和“清净”两个词,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应该知道,一般来说,禅宗讲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

“不立文字”,并不是禅宗完全不用文字,其实禅宗是有闻思修行的。所谓的“不立文字”是说:当你认识本性时,一切文字都无法真正宣说。

有些人认为不立文字就是不看书、不学知识、不闻思修行,如果是这样,那《坛经》是不是文字?其他很多大德们留下的教言是不是文字?文字只是一种表示,就如同我们用手指去指空中的月亮时,手指只是一种表示法。同理,在密法中,也要依靠一种方便法去了知。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六祖惠能因为比较特殊的因缘,听到他师父的名字,也知道了这位了不起的大德正在黄梅东山禅寺传授《金刚经》。得到这个消息时他很想去,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听到玛尔巴大师的名号一样,有立即前往的心。刚好因缘具足,有人帮助他安顿好母亲,之后他就离开了。那时的交通极为不便,从岭南或者说南海,走了将近三十天,才终于到达黄梅,拜见五祖。

古代大德们的苦行与现代人比较起来,有很大的差别。我经常在对比,不要说一千多年前,我小时候到上师那里学法的条件,就远远不及现在的好多道友。

前两天和一位堪布聊天,我们一致认为刚来学院时的条件跟新来的道友相比,确实有天壤之别;但在精进方面,应该是那时候更精进。虽然没有电、没有路,整个冬天连蔬菜的影子都看不到,但不管白天黑夜,大家的心思全部用在闻思修行上,不像现在的人那样散乱。现在的世间人,整天被外境所吸引,比如用电视、电脑、手机看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等,事情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乱。







我观察了一下,就拿常用的手机来说,眼睛要看、耳朵要听、嘴要说、手要摸、意根也要用,所以除了鼻根以外,五根都用上了。作为凡夫人,和这个人说很长时间的话,和那个人聊很长时间的天,一个人的精力能有多少?

就连吃饭也要大费周章。以前我们吃饭很快,烧个开水,吃一点糌粑就可以了,只需要三五分钟,最多十分钟。早上烧一壶水,中午喝一半,晚上喝一半,生活极其简单。但现在很多道友在吃饭上的要求比较高,追求完美,如此一来,花在闻思修行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把时间用到这方面,散乱的因仍然比较多。

我并不是要标榜以前的法师们做了多少苦行,不过比起现在,那时的学习条件的确艰苦,但大家都日夜精进,这也是事实,现在的人恐怕很难做到。当然,也不排除仍有人在争分夺秒地精进修行。







不管怎样,古代大德们是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佛法上、解脱上,这是与现代人截然不同的一点;还有一点是,他们的努力和坚强,与现代人相比也有很大差别。现在的我们,稍微有一点心情不好或烦恼现前,就立刻放弃闻思修行,而古人绝非如此。真正有机会闻思修行的人,不管住在闹市还是寂静的山谷,非常有必要了解前辈大德们的公案,学习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六祖求法走了接近一个月。我以前看过一位汉地大德到西藏哲蚌寺求学的步行经历,也非常令人惊叹。(意指能海上师。能海上师从成都出发,步行至拉萨,行程数千公里。他在哲蚌寺格西——康萨仁波切座下,潜心学习密宗经义和修法,长达七年。)现在我们不需要长途跋涉,听法的顺缘也比较多,尤其是网络时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很多人在家里一边靠着沙发,一边打开电脑,前辈大德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法,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可是越容易得到,也可能越不珍惜。

以前我们想要《俱舍论》或因明的法本,都要自己抄写,即使可以买到,钱也很成问题。能得到像《六祖坛经》《大圆满前行》这样的一本书,那会欣喜若狂的,会把这个法本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来珍惜,但现在哪里都在卖,自然就不珍惜了。对法是这样,对上师可能也是如此,大家要经常反省啊!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六祖见到五祖,师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你来这里求什么?”惠能说:“弟子是岭南新州一带的百姓,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主要是礼拜、依止大师。我来这里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什么。”口气比较大,他直接说来这里依止祖师求成佛,不是为了求发财、健康、长寿、无病,也没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希求。

六祖出家的目的确实与很多人不同,他要恭恭敬敬地依止善知识,发菩提心。自己要成佛,成佛以后利益众生,肯定也是毋庸置疑。

六祖大师那样的境界,对很多人来讲确实望尘莫及。但我们要知道,成功修行人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求法的目的。而我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每个人都该扪心自问。

看到这些文字,我也回忆起自己刚来的时候。其实我刚来喇荣时,的确不知道成佛非常重要,也不知道度众生很重要。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尤其是第一次见上师如意宝的时候……算了,不说了……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之前六祖说:“我是岭南的百姓,到祖师这里来,不求其他什么,只求作佛。”五祖马上否认他的观点:“你是岭南的獦獠,怎么能作佛?”“獦獠”是一种歧视的语言,相当于说他未开化、不明理,是当时北方和中部的人对南方人的讽刺。

五祖对六祖这样说,一方面是观察弟子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可能真的有这种说法。所以说:“你不是岭南人吗?岭南人全是獦獠这样的,野蛮、愚笨、没有前途,你能作佛?说得太大了吧,哪有岭南人还能成佛的,连菩萨都做不成,当猎人还差不多。”他是以这样的语气在说。




惠能非常厉害,这时他答:“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佛性如来藏的层面没有任何分别。我虽是低劣的岭南獦獠身,您是高高在上的北方和尚身,身份有不同,但在佛性上应该没有任何差别吧?您的佛性和我的佛性,屠夫的佛性与菩萨的佛性,没有差别吧?”

大圆满《稀有七句》里说:无间地狱中受苦众生的心与普贤王如来的智慧,无有尘许差别。同样,大和尚的心与初入佛门、一字不识之人的心,也无有任何差别。身体上虽然有差别,环境上也有南北的差别,但是佛性没有差别。大家都应该明白,不管什么身份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资格和顺缘,这是从本性如来藏的角度讲的。很多道友学过《宝性论》《大幻化网》等,从这些了义的经、续中观察,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成佛的光明离戏因。
 

— 摘自索达吉堪布讲 —
《六祖坛经》



 





看,这么好的月色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索达吉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索达吉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索达吉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