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辨以为智,刻民以为忠(二)
有一次,季康子请教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从季康子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心态。他想让老百姓恭敬他,对他竭忠尽智,还能劝勉为善。孔子很有智慧,听到这个问题,就已经了解季康子的心态出现了偏颇。孔子回答道:“临之以庄则敬。”在位者面对老百姓的时候要庄重、保持威仪,百姓自然对之心生恭敬,因为在位者有品德、礼节,让他人一看自然生起敬慕之心。特别是为人父母者,如果在家穿着随便,慢慢地孩子的恭敬心就生不起来。我们看到一些老人家,八十多岁了仍然穿着恭敬、仪容端庄,让人看了,自然生起尊敬心。但是现在一些年轻母亲却习惯于邋邋遢遢。所以,古人说,“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母亲在家里都随随便便,穿着邋遢,那么儿女就难以生起恭敬之心。
“孝慈则忠。”要教老百姓,使他们忠心,就要教百姓孝顺。“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尊敬,做不到竭忠尽智,怎么可能对国君很恭敬而竭忠尽智呢?《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要想让百姓尽忠,必须教其孝道,而且还要对百姓仁慈,要让百姓感受到君主的关爱,百姓才会对君主生起感恩之心,进而忠诚。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要把那些善良的(如道德模范)推举出来,为大家作榜样,教导那些不能做道德之事的人。现在国家每年都要评选感动中国的道德人物,这些道德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电视台广为传播,就使人们受到提醒和教育。
孔子针对季康子的问题,告诉他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心态。那就是凡事先要自己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