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不知量就多病


跟着佛陀学吃饭

很多人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技能——吃,特别有把握,觉得自己别的不行,吃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殊不知,自己平日里的饮食习惯,恰恰成了生病的主要原因。像吃素还能得糖尿病这事儿,八成就是吃出来的。

致病原因  1  无节气

自从有了蔬菜大棚,各种反季节蔬菜就欣欣向荣。却不知,药食同源,菜园子里长的那不光是菜,也是能疗愈当时当季病痛的药。像立夏时节,各种嫩豆子就是养脾胃、补中气虚亏的最佳食品。所以如果你一意孤行,一年四季餐桌上都是不变的老几样,那你生病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致病原因  2  无节奏

什么叫节奏?你可以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到餐厅,再用5分钟把饭倒到胃里,是一种节奏。比如狼吞虎咽,牙齿的咀嚼功能基本没发挥作用,饭菜就原样吞到了肚子里,只能靠肠胃来默默消化,不生病才怪。

致病原因  3  无节制


又快到大排档摆满街的季节,早饭、午饭都没能好好吃,是不是想着到了晚饭甚至宵夜,终于可以好好大吃特吃了?
可是看看人体经络运行时间,心包经,19点到21点。三焦经,21点到23点。胆经,23点到1点。在这个时间区间暴搓一顿,血液直奔肠胃而去,这几个经络,哪个也排不了毒,毒堵多了,自然成了病。


So,

到底怎么吃

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来看佛陀他老人家是怎么做的。

日中一食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说: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所以,佛陀和僧团是日中一食。过了中午,就不再吃了。不但不会造成身体的负担,更可以让肠胃得以休养。

细嚼慢咽


世尊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得修梵行。
佛陀这一坐食,细嚼慢咽,上午托钵乞食,中午之前一坐食毕,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在吃东西。
先吃水果、坚果类的“小食”,待脾胃启动之后,再进入正食。这样的饮食习惯,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看,都堪称完美。

关键的“小食”

上午9点半到10点左右的这一餐“小食”,是早餐和午餐中间的加餐。通常可以吃些坚果、水果类的食品,把脾胃启动。就像冬天开车前,要先预热一样。这样到吃正餐的时候,不会吃太多。

另外,糖尿病患者吃小食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此时刚好有正餐可供消化。不像平时,吃完正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高,胃里却已经没有食物可供消化,对身体损耗极大。

所以,“小食”加餐至关重要。

饮食有度

生死不断绝,皆由贪欲故
怨憎长其恶,愚者之所习

佛陀制戒,日中一食,既保护了脾胃,又能遏制贪欲。“贪食无厌足”,是有指标的,那就是“饭醉”,吃完饭就困得东倒西歪想睡觉。
为什么困呢?因为调动了全身的血液,全身的能量,去到胃,来消化你要吸收的能量。这是用消耗能量的方式来吸收能量,最后得不偿失。

以不“饭醉”为标准

所以大家要改变饮食习惯,吃到不困。如果今天这餐饭吃这么多还困,明天再减少一点量,慢慢掌握好饮食的度。

网友问答

吃饭也是修行

1.问:佛门说吃饭也是修行,吃饭如何修行? 

养立法师:吃饭当然是修行,如果说离开生活,还有一个修行的话,没有,所以修行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里,它跟我们的饮食起居,跟我们的周围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

佛教不是一个真空,那个真空是一个顽空概念,不是佛教里面讲的空性概念。而且反反复复,佛教里面都讲人和自然,乃至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修行离不开吃饭,佛陀也是喝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以后打坐开悟的,所以我觉得吃饭就是修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当然修行方式很多。

吃饭如何把它转化成修行?如果我们一味地贪念饮食,那这一定不是修行,当我们在饮食的过程当中,发愿让更多的人充分饮食,让更多的人因为禅悦为食、解脱为食、愿力为食,这是佛教饮食的最高境界。

吃饭三要素

2.问:吃素从医学上来讲,是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呢?

养立法师说,因为我是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也受到中医饮食文化的一个熏习。医食同源的熏习。所以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间吃,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在《皇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讲,最主要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这样的理论。我深受这样的理论的影响,特别注重饮食在日常健康中的作用。

佛陀在佛经里面也讲“一切众生皆以食住”,所以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吃什么?固然很重要;怎么吃,很重要;还有什么时间吃,也很重要。比如说,我们过午不食,佛教是以素食为主,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以素食为主,是以饮食有节制为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准提实修

准提实修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准提实修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准提实修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准提实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