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决定一个人的视野
有人问我:“师父,你们送书一下子就送掉几千本,要花那么多钱,建设寺院,支付工资、水电费等都要花钱,怎么还会花那么多钱买书、印书呢?”
我们建设寺院,最关键的目的之一也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优秀的佛教经典思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帮助大家在生活、工作中获得平安、幸福,为社会和谐的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顾着自己的利害和得失,只在乎自己的收入和付出,很难成就事业。
格局小,视野就小;视野小,关注的面就小;关注的面小,根基就是浅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你不堪承受。你对企业的愿景规划,对人生的定位和思考,等等,都无法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去考虑。
一个能成就大业的人,他能容下各种各样的人才,甚至有人在人前人后骂他,他都能容纳。这种人的心量就很大,像我们所说的大海和星空一样,可以包容所有的力量在这里生长,共同成就事业。
我们学习了许多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切身的实践,一切理论都只是空谈。正如《中庸》一书中所提到的“学、问、思、辨、行”,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吗?学习并追问成功的要旨,思考其精髓,辨识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终化为自己的实践。
这些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很多时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罢了。怎样区别“不能”与“不为”呢?正像孟子告诉我们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要把自己的行动与人生的使命结合起来,以使命为纲领,将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诸行动。只要目标方向正确,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感 恩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