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有一则寓言小故事,叫《得寸进尺的骆驼》。

一个寒冬的夜晚,有位阿拉伯人正坐在帐篷中取暖。突然,他的骆驼从外面撩起门帘说:主人啊,外面太冷了,可否让我把头伸进来暖和暖和?

仁慈的阿拉伯人说:没问题。骆驼就把头伸到了帐篷里。

不一会,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

阿拉伯人想,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又答应了它的请求。

没一会儿,骆驼又说:

这样站着很不舒服,不如我把前腿也挪到里面吧,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

阿拉伯人答应了。于是他挪动了一下身子,为骆驼腾出一点空间来,因为帐篷实在是很小。

一会儿,骆驼又说话了:

其实我这样站在帐篷门口,外面的寒风刮进来,你也和我一起受冻,我看倒不如我整个儿站到里面来,我们都可以暖和了!

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要容纳一人一驼是不可能的。但是主人非常善良,保护骆驼就好像保护自己一样,说:虽然地方小了点,不过你可以整个站到里面来试试。

骆驼进来的时候说:

看样子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

那样这个帐篷我就住得下了,而且空间能被充分利用。

骆驼说着,进来的时候挤到了主人,这位阿拉伯人打了一个趔趄就退到了帐篷外面,主人就这样被骆驼挤了出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这只骆驼,一再利用别人的善良给自己汲取最大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对施善者不仅不感恩,反而理直气壮地将施善者置于困境。

而我们自己呢?总想着用自己的大度和宽容,面对那些寻求帮助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德服人。

别人欺负你时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想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感动他,古人曰“以德报怨”。

显然,这句话被曲解了。

过分的善良其实是在破坏善良,这样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

“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个学生问孔子,如果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

孔子答案是:以直报怨。

何谓“直”呢?

《周易》坤卦说: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说正直,“方”是说事物处置的适宜。

君子用恭敬以使内心正直,用处事之宜来方正外物,敬与义已确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直方大,不熟习没有不利的”。(这样)就没有人怀疑他的行为了。

所以我们要以德报德,以直处事。

别人打你,你该“以直抱怨”,以直道而行,而不是一味盲目宽容,施以菩萨慈悲之心。

正如爱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太平广记中有个小故事,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游览钟山开善寺。

途中,他看见一位小和尚从大殿走了出来,薛道卫便问他:“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金刚怒目圆睁,其他菩萨却低眉善目啊?”

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

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慈悲善良不是无脑无底线,不显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菩萨见众生一切苦,心生悲悯,外相上则不拘一格,“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相”,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刚怒目。

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慈悲无量的菩萨呢?

《法华经安乐行义》有云: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