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可以没有轮回吗?


当代社会强调宗教教义要与个人体验相关并且直接可证。在某些学习佛法的圈子里,历史悠久的佛教轮回观也遭遇了严苛的反复审视。虽说有个别的佛教思想家认为这样的观点“不科学”,甚至建议废弃这一教义,但无独有偶,另一种观点也在逐步发芽——无论轮回本身是否是事实,但因轮回观与佛法实修没有必要的关系,故其就没必要成为佛法的根本教义之一。按照他们的观点,佛法仅关心此时、此地如何通过自我觉知和内心诚实来解决个人忧患。所以佛法的其余部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在当今科技昌明时代,这些已经不合时宜,所以把它们当作是一种古代文化的宗教装饰品就好了。

如果我们暂时放下个人的偏好,直接去了解佛法的源头,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佛陀本人宣讲了轮回,并把它当做佛法的根本要旨。从总体上看,佛陀的教言表明,轮回远非佛陀与他所处时代的一种妥协产物、也并非只是亚洲文化发明的一种概念。轮回观对佛法修行的整个过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既影响最初趋入修行的目标,也影响随后修行、乃至达成圆满过程中的动机。


佛法之道的目标是苦的止息,佛陀也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止息的苦就是因轮回束缚而产生的——即在轮回中辗转生死之苦。当然,佛法确实有直接可见并可以亲身验证的一面——通过直接审视自身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忧愁、紧张、恐惧和悲伤总是源于自己的贪、嗔、痴,所以可以通过消除这些染污,来止息苦。佛法修行中这种直接可见的地方,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因为它坚定了我们对佛法修行能带来解脱的信心。但是,如果因此淡化轮回教义的重要性,并把佛法的全部意义解释为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来减轻精神痛苦的话,那佛法中那些更为宽广的见地就会消失不见,佛法也丧失了由此而衍生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做的最终严重的后果,就是可能把佛法矮化为一种复杂的古代人文主义心理疗法体系。

佛陀明确指出,人类问题的根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我们面对忧愁、悲伤和恐惧时的脆弱,而是对自我的执着将我们紧紧束缚在生老病死的、持续的、自我再生的模式当中,因此遭受此流转带来的精神痛苦。他还告诉我们,烦恼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维持轮回的因;只要烦恼仍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且没有被根除的话,它就会把我们拖入轮回,在其中我们流过的眼泪“如果蓄积起来比海水还要多”。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深思熟虑,我们不难发现,佛法修行的目标并非是为我们在现有人格与现实处境的矛盾中提供一个舒服的调和方式,而是为了开启一种深远的内在转化,使我们从世俗轮回中得到全面而彻底的解脱。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到不了彼岸。

诚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走上佛法之路的最初动机来源于未觉悟的生命,令人苦恼的不满足感,而不是由于敏锐地洞察到轮回带来的危险。然而如果我们打算将佛法修行到底,并完全获取其赋予的平和与睿智的话,我们就必须超越那个引导我们走上佛法之路的初始动机。我们要令修行动机朝着佛陀所揭示的基本真理发展,然后围绕这些真理,应用这些真理,以提升自己趋入正道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八正道的首要元素——正见,而令修行动机基本成熟。而正见就如佛陀解释的那样,包括了知有情生存的基本规律——因果和轮回法则。虽然觉知当下是内观禅修发展的关键,但据此就认定所有佛法的修行就是安住当下、再没有其他内容的话,这种极端的认识就是错误的。佛法之道强调智慧是解脱的工具,而智慧不仅包含了对当下的纵向洞悉,也包含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横向理解,它为我们展现了当下的存在。 

轮回苦海
看似 很美而已!

若我们能全面、充分地认识轮回原理,我们将获得一个全景的视野,这样我们便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和所有的关系网络中审视我们的生命。这将激励我们继续追寻自己的解脱之路,并将揭示修行目标的深远意义——终结轮回,将心从苦海中解脱出来!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