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人间只此回:民国第一才女与印光大师的奇缘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云变幻、俊杰辈出的时代,在佛教界出现了弘扬净土的印光大师,重树律幢的弘一大师,以及致力改革的太虚大师等。

而现在少有人提起的、深受印光大师影响的吕碧城,亦是当时的一位风云人物,名震一时。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

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

家有藏书三万卷。诗书自可育人。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着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吕碧城不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从时人赠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以及“冰雪聪明芙蓉色”等诗句里,我们也可看出她的美貌来。

今传有其照片多帧,着装为欧式衣裙、胸绣孔雀翎、头戴翠羽,风姿绰约,娟秀妩媚,美丽可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誉其为“美艳有如仙子”。

20岁时,曾撰一函至《大公报》,为该报创始人英敛之赏识,聘为《大公报》编辑,她的锦绣文章频频面世。

她的两个姐姐吕惠如、吕美荪和她一样,均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大公报》编辑出版了《吕氏姊妹诗词集》,并发表评论,称她们是“硕果辰星”式的人物。
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1905年,她被举荐筹办北洋女子公学,辛亥革命后改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她出任校长,当时年仅23岁,是为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素来仰慕吕碧城的才华,袁世凯闻得吕碧城大兴女学一事,亦是深感佩服,叹其才德,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袁克文又向父亲建议聘请吕碧城出任女官,“再没有比她更合适做您的秘书了。”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

后袁世凯欲称帝,吕碧城不屑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    

碧城美艳非常,一时倾慕她的人,如过江之鲫,其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

当时各界名流纷纷追捧吕碧城,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正如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赞说:“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用吕碧城自己的话说:“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之后碧城奉母在上海安居,一住数年,她一方面闭门读书,进修英文,一方面投资于西商的贸易公司,获利甚丰。
碧城著有《信芳集》、《晓珠集》、《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有人评其诗为“拔天斫地,不可一世”,文学名家潘伯鹰形容其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

其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所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其词堪与李清照和朱淑贞的词比美。

如此一位冠盖群芳、风华绝代的开明女性,她是怎样开始信佛归依,又如何能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呢?

其实早在1895年,13岁的碧城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于是她便每日焚香虔诵,可见碧城宿善甚深。

1919年,碧城在出国前至京津访友,时谛闲法师在北京讲经,碧城闻讯前往谒见,并请求谛闲法师开示。

法师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既知道还债辛苦,以后切不可再欠了。”

凡夫如何能在此世不再欠债还债?此番话令碧城若有所悟。

碧城对净土的信仰,从她的文中可以推知,早在1929年左右便已成熟坚定。

她的《莲邦之路》一文中记曰:“约十载前,予寓英京伦敦,常往使署,与其秘书孙君夫妇等作樗蒲之戏(俗名噪麻雀)。

某日,孙夫人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小册,作鄙夷之色曰:‘当这时代,谁还要这东西!’予立应声曰:‘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

吕碧城的这一学佛因缘颇为奇特,连她自己也感叹道: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然倘不遇者,恐终身不皈大法,险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

像吕碧城这样的皈依佛法,恐怕是独特的,她自己说:“此种机遇,似有定数存焉。

她的信仰趋向坚定,是源于一个奇妙的梦。
同上文又说:“顾予虽习净谛,尚未能深信不疑。其年(即西历1929年),值11月17日,俗所谓弥陀圣诞,予购菊三朵,供于圣像而祝曰,‘若我得生净土者,恳佛赐予微兆。’是夜睡时,初亦乱梦纷纭,但于杂乱梦中,忽似影片之展。

清景现前,为平阔之水,水面茸茸有物,趋进谛视,则皆莲芽,极为繁密。倏忽景片又换,则水中有篱或栅之类……两列并列,微露其端,如电车轨路,莲叶已展大于此路式之中。

予梦中自语曰,‘此是谁种莲于路中?’而于‘路’字之语音特别高重,遂醒。

猛忆昼间所祷,此不啻佛告我曰,汝莲邦有路,今始萌芽耳。且此梦结构巧妙,盖莲为水中植物,而路皆土石所筑,故按理莲不能生于路中。

唯予所梦之路,乃在水中,由篱栅划分水面而成路行,故莲得生其中也。不唯梦境巧妙,而且意义切合,又为即日所得之答辞。予于净土,自此遂深信不疑矣!

白日祈祷,是否莲邦有路(得生净土否);当夜梦中现净土之相:莲生水中,水中有路。莲本不生于路中,而此莲中有路,寓以念佛名号,莲邦有路,必生净土。弥陀以梦启信,岂可思议哉!

碧城信佛之后,食素念佛,并且力行种种佛事。1929年5月,她接受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并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

她说:“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令与会代表感动、惊叹。

1932年,碧城将欧美各国佛教发展资料,汇集成书出版,名为《欧美之光》。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在上海寓居,捐款十万元给红十字会,倡导动物保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再次出国,辗转于欧美国家,致力于倡导佛教,希望用佛教的慈悲理念呼吁“护生戒杀”,来阻止野蛮的战争。她叹神州陆沉,其诗词悲愤哀感,如:“孔雀徘徊,杜鹃归去,我已无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潜心学佛,并对净土三经多有深研。碧城曾对《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除五逆之句,与《观经》许五逆往生,提出疑问。

《印光大师文钞》中对此答复言:“《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已见阿鼻地狱至极之苦相说。

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1940年(民国廿九年),碧城最景仰的印光大师,端坐往生。
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碧城缅怀大师:

猗欤大师!降祥震旦,

广度群伦,期登彼岸。

莲风独振,丽日中天,

戒行精粹,道格高骞。

针砭薄俗,曰诚与敬,

万善同归,资粮相应。

兹闻灭度,发予深慨,

陈子邮函,殷重乞诔。

一十七载,瀛海栖遑,

平生问道,竟失羹墙。

不慕其名,唯钦其德,

久矣心仪,岂关耳食!

当兹末法,奈耶废弛,

我寄微词,谁谙密意?

灵岩苍苍,石湖洋洋,

必有健者,继踵香光。
之后,碧城定居香港东莲觉苑——第一个正式为比丘尼与优婆夷设立的佛教道场。

在此期间,一心念佛,并著书译书,著有《观无量寿佛经释论》,收入《大正藏》中,以英文著译的书有:

《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普门品》、《十善业道经》、《净土纲要》、《观音圣感录》、《人死后如何》、《因果纲要》、《护生杂记》等。
1943年1月4日,碧城于夜梦中得到启示,作了最后一首诗寄给友人:“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遗言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寺院,并言“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
显然,此时她已预知时至。
20天后,即1943年1月24日,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东莲觉苑安详念佛,含笑往生,圆满地达成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吕碧城,这样一位才华盖世的奇女子,最终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可谓极智慧却能还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地藏菩萨平台

地藏菩萨平台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地藏菩萨平台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地藏菩萨平台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地藏菩萨平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