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忠而直谏(一)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二句:
【昔者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二《后汉书二》。从前晋平公问叔向说:“国家的祸患,最大的是什么?”叔向说:“大臣重视禄位而不愿力谏,小臣怕获罪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这是国家很大的祸患。”
古代人治国都要使下情上达,使上面的领导者充分了解民情,这样制度政策才不会出现偏颇。所以,古人都是把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的人称为忠臣,并对其特别重视。
《孔子家语》中记载,卫国的蘧伯玉德才兼备,卫灵公却不任用他;弥子瑕无德无才,爱谄媚巴结,反而受到了重用。这时史鱼极力进谏,但是卫灵公却不采纳。史鱼生病将要去世的时候,嘱托他的儿子说:“我在朝廷,未能够使蘧伯玉入朝为官,也未能罢免掉弥子瑕,我作为大臣没有能够匡正国君。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匡正国君,我死后你们就不能用正常的礼仪来安葬我。我死之后,你把我的尸体放置在窗户下,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他的儿子很孝顺听话,就按照他的意思办了。结果卫灵公来吊唁史鱼的时候问道:“怎么把史鱼的尸体放在窗户之下?”史鱼的儿子就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了之后愕然失色,说:“这是寡人的过错。”于是,他命令要按照宾客的礼仪安葬史鱼,并且听取他的建议,提拔任用了蘧伯玉,免去了弥子瑕的官职,并且也疏远了弥子瑕。孔子听到这件事之后评论说:“古代极力进谏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结束了,没有像史鱼这样死了之后还要借尸体来进谏,以忠诚感动国君的人,能不说他正直吗?”古代的忠臣,即使是快死了,还要想方设法地去劝谏国君。最后史鱼终于感动了国君,使国君采纳了自己的建议。
当然不一定非要采取尸谏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极力进谏,也可以采取比较幽默的方式达到劝谏的目的。《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着优孟的两个故事。
优孟是楚国的艺人,楚庄王在位时,有一匹心爱的马。他给马穿上了带花纹的锦绣衣服,把马安置在华丽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作卧席,还用蜜渍的枣干喂养它。结果这匹马得了肥胖症,死掉了。楚庄王爱这匹马爱得有点儿过分,要求按照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并且下令说:“谁敢因葬马的事情来劝谏,就处以死刑。”这个命令一下达,没有人再敢来劝谏他。大臣们明明知道这件事有点过分,都闭口不言。
优孟听说这件事,走进宫门,大哭说:“马是大王所心爱的,凭堂堂的楚国,有什么事办不到?请按照国君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我请求用雕花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外椁;派遣士兵给马挖掘墓穴,让年老体弱的人背着土筑坟;再盖一所庙宇,用三牲(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祭祀;再拨一个万户的大县来供奉它。诸侯听到这件事,就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楚庄王听了之后,知道自己错了,他说:“我的过错竟然严重到这个地步,这该怎么办?”优孟回答道:“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的办法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肠胃里吧。”也就是说,把它杀了,供大家吃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优孟以非常幽默的方式让楚庄王看到了自己的过失,结果同样达到了劝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