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忠而直谏(二)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楚国的宰相孙叔敖死了,虽然他在楚国建功立业,当宰相,把楚国治理得很强大,但是他过世之后,他的儿子却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要靠着给人背柴、卖柴过日子。优孟知道了这件事,他就缝制了孙叔敖生前穿的那种衣服和帽子穿戴着,模仿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年多后,优孟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活活像孙叔敖一样。楚庄王看了之后大吃一惊,还以为孙叔敖复活了,打算任优孟做宰相。这个时候,优孟开口说道:“楚国的宰相做不得!你看,像孙叔敖那样做楚国的宰相,忠诚廉洁地治理楚国,使得楚王得以称霸诸侯。但是孙叔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贫困到要靠给人背柴来维持生活。”楚庄王听了之后,对优孟的苦心表示感谢,而且召见了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之地封赐给他。
这说明古代君主对于尽忠的大臣,不仅要照顾他的生活,在大臣死后,去参加他的葬礼,表示对他的感恩,还要对他的后人给以关爱。这样大臣才会受到鼓舞,愿意竭忠尽智地把自己的本分、责任尽到。这就是君仁臣忠,也是中国式管理的特点所在。
现代人大多采用西方式的管理。西方式的管理就是靠制度、法律,使人达到不敢欺、不能欺的境界。但是中国人处理事情,不仅合理、合法,更加懂得合情。对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合法,才能让人即使受了惩罚,也能够对领导感恩戴德,达到不忍欺的境界。达到“不忍欺”的管理境界,就是无论领导者在场或不在场,属下的表现是一致的。因为他们不希望领导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他们希望自己竭尽全力地回报领导者的恩德。有了这种仁义、情义,属下做事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日本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能够成为“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营之圣”,都是因为他们把这种管理方式运用到企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