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大道,生死就是一场虚诞


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面除了有书法的美,还记载着当时儒释道名士汇聚在一起谈论人生之生死大事,所以它也承载着人类的生命议题,承载着永恒的哲学智慧的思考在里面,这才是《兰亭序》不朽价值的所在。倘若不明大道,纵使长寿如八百岁的彭祖,生死依旧是一场虚诞。

不论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议题都会是人类的一个共同话题,哪怕我们的前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不代表后人也解决了,后人还是必须得认真对待,要用自己的身心去细致地研究和实践。


我们作为佛弟子,如果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的话,那就更可悲了,所以必须每天思维,晚上睡觉都要想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多思维一遍这个生命主题,就向觉醒迈近了一步,就从糊涂的轮回世界里剥离一点出来。

色/受/想/行/识

因为我们轮回是有惰性的,生死是有习气的,甚至它隐蔽得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习气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常常用佛光去照耀它,当有一天照到五蕴皆空的时候,我们就启动离苦的程序了。如果没有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色、受、想、行、识每一个蕴还是那么实实在在地挤压在我们的肉体和精神世界里。

“色蕴”,身体的地水火风都属于色蕴。“受蕴”才是我们的精神感受体,才是肉体以外的感受。“想蕴”是精神层面的一种现象,属于第六意识层面,是我们每一个生命最肤浅的一种大脑工作机制,是非常粗陋、肤浅的,但是就这么肤浅的一个“想蕴”,我们很多人没去自我解剖过,都被笼罩在这个想蕴之下,认为这是一种常态,毫不怀疑它的存在。

“行蕴”,这个“行”主要体现在第四维,叫“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男女贵贱,在“行因”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行因”到底可不可以逆?我们现在讲的“熵增”这个过程,“熵增”的过程可不可以逆?可不可以变成“负熵”?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行的课题,这也是一个科学的课题。

最后是“识蕴”,“识”是生命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有了“识”,我们才能对一切事物进行领纳和分别,虽然它只是生命的肤浅现象,但足以让我们发挥出生命的功能性,同时它也像牢狱一样,制约着我们生命的自由。所以这个“识”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你靠它而活,另一方面它也制约着你。

只有佛教才会把生死课题研究得这么细致,生死大病的特效药,只有佛教才有。如果我们不服这个药,这个病是看不好的,而且我们一辈子被这个病诅咒着,一生又一生,轮回不绝,苦海无边。不仅仅我们如此,我们的祖先也沉浮在这个苦海当中。


所以这个课题一旦解决,我们不仅可以解脱轮回的诅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的祖先从苦海中脱离,我们如果能产生这种文化的自信,就能在这个时代找到生死免疫的特效药。轮回是会传染的,解脱也是可以传递的,而解脱的智慧,佛佛相传,祖祖相续着。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