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的大病,也需要一针免疫
我们学佛了
要摆脱轮回惰性,断除生死习气......
大道若不明,生命纵使长寿如八百岁的彭祖,也终是一场虚诞。
我们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看到了书法中承载的美。除了书法的美,《兰亭序》里还承载了生命的议题,那些儒释道的名士汇聚一起,讲了生脱死,“死生亦大矣”,浸润着这样一种哲学智慧的思考,这才是《兰亭序》不朽的价值所在。
Manjusri Temple
人类永恒的共同话题
生命的议题,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人类永恒的共同话题,哪怕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爷爷奶奶解决了生死问题,不代表儿子、儿孙也解决了,后辈的每一代人还是必须得认真对待,要用自己的身心去细致地研究实践,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无论寒暑,不断反复提策大家的原因,因为不提醒,我们又回到那种混沌的、糊涂的、醉生梦死的状态。
我们学佛了,这个话题如果每天避而不谈,那就更可悲了。所以必须每天谈、每天思维,回去睡觉躺在床上都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思维一遍这个生命主题,就离觉醒又迈进了一步,就从糊涂、轮回的世界里又剥离出来一点。
Manjusri Temple
启动离苦的“负熵”程序
这就变成了一种状态,叫老生常谈,要常常谈、常常念、常常思维。因为轮回是有惰性的,生死是有习气的,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习气是什么,它具有隐蔽性。所以要用佛光去照,常常地去照,能照到它五蕴皆空,我们就开始启动了离苦的程序,能除一切苦厄。
如果没有照见五蕴皆空,每一个蕴还是那么实实在在地挤压在我们肉体和精神世界里。身体的地水火风都属于“色蕴”,我们主要围绕这个“色蕴”。“受蕴”是我们的精神感受体,才是肉体以外的感受。“想蕴”是精神的现象,这是第六意识层面,这是每一个生命的一种大脑工作机制,是非常粗陋的、肤浅的。但是就是这么肤浅的一个“想蕴”,我们都不曾自我解剖过,我们被笼罩在“想蕴”之下,认为这是一种常态,毫不怀疑它的存在。
“行”主要体现在第四维,也叫“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论男女贫富贵贱,在“行阴”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行阴”到底可不可以逆,现在物理的名词叫“熵增”,“熵增”这个过程可不可以逆,可不可以变成“负熵”。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行的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的课题。
最后是“识”,它是生命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能领纳、分别。这是作为生命的肤浅现象,它也像一个牢狱,制约着我们生命的自由,所以“识”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我们靠它活着,另一方面它也置我们于死地。
Manjusri Temple
帮助祖先脱离苦海
佛教把生命研究到如此细致,我们生死大病的特效药只有佛教里有。不服药,病是不会好的。而且我们被这个病诅咒着,一辈子,一生又一生,轮回不绝,苦海无边。不仅仅我们沉浮在苦海中,我们的祖先也沉浮在其中。
如果在这个时代我们能找到不生不灭的佛性,能产生了这种文化的自信,那我们就会形成一种对治生死轮回的免疫针、特效药。轮回会传染,解脱也是可以传递的,这个课题一旦解决,不仅我们可以解除轮回的诅咒,也能帮助祖先从苦海中脱离轮回。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那年,一位出家人的坐姿,感动了世界
一个人要想明心见性最重要的是什么?
每天都礼拜,这十种礼敬之法您了解吗?
三星堆遗址考古捷报频传:三星堆文明到底从何而来?
怎样才能连接到诸佛菩萨的WiFi
甘露醍醐 | 你的光明,将在这个过程中越放越大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