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失联,大家可以关注下面的公众号【戒色堂】,后期会发更多干货文章!
*以下内容为保护隐私,小林、小叶为化名,地区等信息已隐匿。
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林去酒吧染艾后浑然不知。从大一到大三,她分别交往了四位男朋友,因为种种原因,都分手了。这四位男朋友在此期间又分别交往了三位女朋友,这三位女朋友在此期间又分别交往了四位男朋友……两年半后,小林大三上学期发病确诊,疾控部门顺藤摸瓜,共查出 16名感染者。“我真不知道我是感染者,我们相恋、分手,但都属于正常交友,我们都无心伤害谁。最让我接受不了的,还不是染上艾滋病的痛苦,而是无心伤害了16个人以及16个家庭所承受的内心折磨。”随着高校交友、婚恋观念的放开和未婚同居行为的增多,小林的故事绝不是个例。高校群体只要有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的“种子”,就不能避免艾滋病群体爆发的可能性。这种传播模式被专家称为“葡萄串”现象,总体是一大串,分枝上又各自有一串,一串套一串。 在小林休学休养期间,志愿者找到她。当她听说有公益组织在全国学校做青少年防艾与性健康教育时,感触很深:"我可以用受苦的灵魂帮更多的青少年竖起一道“警示牌”,告诉他们“这里有坑。” 小林加入防艾志愿者大家庭后,在做志愿者期间,接触到了小叶。小叶因为父母保护周密,并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十六岁的小叶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妈妈把她看得死死的。去学校要自带座垫,在家里要碗筷分开,从来不许她去同学家玩。她觉得妈妈有洁癖,太不近人情,曾经不止一次在网上用文字发泄对妈妈的愤怒。因为有心理咨询需求,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接触到志愿者姐姐小林。原来,小叶的艾滋病病毒是爸爸妈妈传染的,但是具体是如何传染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小叶出生的时候还是一个健康孩子,可是某年去做检测的时候却发现她HIV 呈阳性。小叶妈妈苦苦回忆,可能是孩子刷牙时用了她爸爸的牙刷,而此正巧她爸爸口腔有破损,她的口腔也有破损。妈妈选择了隐瞒,她不想让小小的孩子承受生命打击。蒙在鼓里的女儿不领情,一次次地尝试跳出她的保护防线。妈妈最大的苦恼是看着小叶一天天长成大姑娘,大方可爱的小叶终归要恋爱、组建家庭、结婚生子。现在小叶身边男同学多了,她真怕小叶哪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异性发生关系,后果将不堪设想。妈妈一想到女儿便泪水涌上眼眶。这颗原子弹,一直在她的心里揣着,抱不起,又放不下。经过心理咨询室半年多的交往和沟通,小叶和小林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后来,小林又把小叶的妈妈带到了青少年防艾与性教育课堂,让她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帮助她解开心结,补上这迟到的一课。后来,志愿者告诉了小叶真相。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现在她已经走出最困难的心理期,和小林姐姐一样,也逐渐开始参与一些志愿工作。艾滋病的传播有三个感染源,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前两大感染源政府已经得到控制,但通过性途径进行传播过于隐蔽,行政力量无法干预。艾滋通过性途径传播感染率已经高达94.2%,某些高校甚至高达97%。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孩子总要长大、进入青春期,然后交友结婚生子。而一名青年感染艾滋后,其一生的治疗费用花费以百万计,且几乎不能再结婚生子,生命力非常微弱。怎么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远离艾滋?唯有广泛的社会动员,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而高校学生是最急的救急人群。